第174章 火眼金睛(2 / 2)

很快監管部門介入了針對S公司的調查,並不出所料的出具了《監管函》:

“我會對你公司新型險種相關業務進行了專項檢查,發現你公司在單獨賬戶管理,資金使用等方麵存在重大問題,我會將對你公司進行以下處罰……”

這樣處罰無疑是嚴厲的,S公司旗下的保險公司被罰巨款,並且被限製業務的開展;

而這毫無疑問將對公司的業績造成重大影響,因此S公司在產權交易所的掛牌價格開始出現暴跌,大量的賣盤掛出,遠遠供過於求;

這樣的結果無疑是S公司無論如何預料不到的,公司內部更是因此方寸大亂,吵作一團。

對於國資企業管理層而言,企業能賺錢當然是最好不過了,但是除了少數天生敢拚敢幹的強勢領導人,對於相對多數的資質平庸者,他們很少過於積極的去開拓,道理也很簡單——因為這對於自己個人的收益和風險不成正比。

每個人心裏都一個小算盤:

如果企業因此而獲利豐厚固然大家都好,而作為國企領導者,因為有明確的限薪政策,自己隻是拿年薪工資,當然可能因有功而加薪並多了一些績效獎金,但相對於那些私人企業主所得,自己得到的這些還是及其有限;

關鍵是一旦出現問題,那麼就需要有人擔責,自己烏紗帽不保,還有可能因為決策失誤而攤上刑責,所以作為一個經濟人、理性人,自然會自動做出最優選擇,因此理想的策略就是他們口頭禪:穩定壓倒一切——

在保證穩定的前提下,實現增長,無疑是最好的結果,甚至有些保守國資領導者退而求其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也是這麼多年來,國企的效率始終比拚不過民企的原因,無關主義,隻因人性。

對於S公司而言,之所以對戰朝暉,那是上麵的要求,必須保衛自己的股權;

而之所以選擇程諾的建議,並非對風險不重視,也非激進管理方麵的考量,最主要還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保險政策,又想“多快好省”的甩掉這塊“狗屁膏藥”,所以才會無意中踩中監管紅線。

現在捅出了這麼大的簍子,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穩定壓倒一切”的預期被打破後,於是擊鼓傳花的遊戲開始了——沒有人願意背這個大鍋,公司甚至開始出現內訌,互相指責與推諉。

但是根據管理規定,重大決策失誤終究是要向上級交待的,S公司很快啟動了追責程序——相關領導降級減薪處分,經辦人直接解除勞動合同關係。

所以對程諾而言,結果是簡單粗暴的——他被開除了。

程諾得知這個消息時,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始終不明白自己一番精心策劃,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確實程諾已經很努力了,但是他始終沒有意識到——自己走錯了路;

雖然他的確熟知政策,但興許是太年輕的緣故,他一直都對規則和法製毫無敬畏,認為這些條條框框的不過是做個樣子,反而以自己接觸到的、看到的為標準——人情和背景才是最重要的。

入職國企後他充分感受到體製內的優越感,上麵又有“親媽”關照,所以更加無所顧忌;

在策劃對戰朝暉的方式時,他便琢磨著鑽起了政策的“空子”,以為自己能夠打打擦邊球,搞金融的不都是這樣嗎?

沒有底線,無所敬畏,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折戟於此。

隻可惜,此時的程諾不但意識不到這些,反而惡性循環,越陷越深——

當他對這場風波還未完全反應過來時,他又突然發現了一個情況,這讓他不覺把這一切連貫在一起,終於找到了自己“失敗的原因”,不禁怒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