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朝暉而言,原有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業務這一“現金奶牛”業務無法再持續提供先前那般源源不斷、豐厚的利潤回報,集團的資金麵捉襟見肘。
凡此種種矛盾在“高速擴張”光芒掩蓋下,暫且相安無事,但此時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原本積累的矛盾將以更加劇烈的方式爆發出來,終於,有人在集團股東會議上帶頭發難。
此人在公司股東會上公開質疑朝暉的盲目擴張的政策,這種激進做法導致公司大而不強,整體利潤低下甚至個別業務虧損,他們要求公司停止擴張、立即分紅。
這一提法引起了公司股東巨大爭議——
一方麵先前的股東確實享受了公司在短期內高速發展的成果,股權價值增值迅速,至少賬麵上獲利豐厚,然而後進的股東由於被收購或各種原因,原本進入價格或成本就較高,股權增值有限,心裏難免不太平衡。
但另一方麵,所有人都對朝暉如此快速的擴張也充滿擔憂,同時確實不滿意公司一毛不拔的政策,特別是一些需要固定收益的機構,於是借著帶頭人的提案紛紛發難:
“朝總這些年能做到這樣的規模優勢,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是不容易,可是集團連續五年盈利不分紅,哪有這樣的?這已經違反規定了。”
“而且攤子有必要鋪的這麼大嗎,能收得住嗎?賺不到錢的話也不怕自己噎死。”
……
一石激起千層浪,從集團層麵到各個下屬公司,眾股東站在不同的立場分裂為兩派,爭論不休,有人強力支持,有人反對甚至要求撤掉朝暉董事長職務。
對於朝暉而言,以前的戰鬥皆來自外部,沒想到這次卻禍起蕭牆。
一開始他並不以為意,一心認為大家都是同一個戰壕的,而且自己這麼多年來也算盡忠職守,集團從小變大,橫跨多個金融領域,實力和影響力都今非昔比,給大家創造的市值和財富還少嗎?
然而隨著矛盾越演越烈,股東們內訌越來越凶,朝暉很快意識到自己太大意了——這是一次很嚴重的內部危機,雖然自我感覺良好,但明顯已經觸犯到一些人的利益了。
現在倒不是因為擔心自己職位不保,也不是因為害怕那些持不同意見的股東,而是因為一個似曾相識的利器——杠杆。
以前的威脅是來自外部,而這次則是自己埋在公司內部——公司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發展,其財務杠杆用到多大,自己很清楚,所以隻要抽調其中一塊“積木”,整個大廈將傾!
杠杆,就像河豚,要享受它的美味就要承受它的毒性。
並不是朝暉好了傷疤忘了疼,原本在二級市場早已領教過厲害,也絕對避諱,但在形勢所逼之下,在公司業務上高速擴張時不得不再次運用這個工具;這似乎更像是一個逃不掉的宿命,幾乎所有短期快速擴張金融公司的必經之路;
這種感覺就像在懸崖上走鋼絲,挺過去了就是另一番廣闊天地,就是萬人景仰的奇跡,不少電視上、媒體上聲名顯赫、風光無限的企業家其實都曾押注過這麼一著;
可是中途若一個不小心栽了,那就直接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所有一切功虧一簣,這類悲劇英雄就更數不勝數了,隻是大都自己消失,被市場無聲無息地消滅了。
所以市場就是這樣,一麵光鮮,一麵殘酷,成王敗寇,概莫能外。
事已至此,唯有小心翼翼走好鋼絲了,朝暉不想再犯當年的錯誤。
隻是這一戰該怎麼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