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見事情不妙,想直接刺殺拓跋尚,李恪等人聽到朝中傳來的動靜,知道事情出了岔子,馬上趕去救王安。
聶良首當其衝,丟了幾顆***進去,趁亂殺死一些人,王安還在拚命抵抗,可是王安的武功並不高,打的很吃力。
危急時刻,鐵占英率龍騎軍殺了進來,神勇無比,勢如破竹,一舉殺到拓跋尚麵前,生擒了拓跋尚。
李恪希望給拓跋海送個大禮,又怕吐穀渾人到時候會不支持拓跋海,把拓跋尚的龍袍穿在一個實體身上,砍去了頭,把大唐人的實體都處理掉,偽造了朝廷內亂的假象。
並且傳信給拓跋海,自己已經得手,拓跋海以回國勤王的名義帶兵返回吐穀渾。
到了吐穀渾拓跋海見了拓跋尚,冷眼相對。
“你我都曾是父皇最得意的皇子,你也曾是我最敬仰的皇兄。”
“五弟,你是我們之中最努力,最上進的皇子,你是我最大的威脅。”
“我從來都不是你的威脅,我對皇位並不感興趣,隻是你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殺了我母妃。”
李恪見到此時的兄弟反目,一時語塞,權力、地位,多少人為之喪命,可是拿到手以後又能怎麼樣,到頭來國家還是那個樣子,人們還是生活的水深火熱。
李恪下決心治理好大唐。
最終拓跋海還是親手殺了拓跋尚,登基稱帝。
拓跋海也履行了自己之前對李恪的承諾,把失地還給李恪,撤出涼州的駐兵。
為了感謝王安為自己打造連弩,又在殺拓跋尚的計劃中的大功,拓跋海把自己的妹妹,也就是當今吐穀渾格格嫁給王安,當做鮮唐兩國和親。
吐穀渾和大唐十幾年的對峙結束了,李恪和拓跋海在兩國邊境折戟斷劍,歃血為盟,拓跋海願意幫助李恪完成複國大業。
收複西方失地後,李恪安排聶良為兵部尚書,在西北練兵,還親自主持了王安和格格的婚禮,王安一心跟在李恪身邊,隻為報仇,李恪就把格格安排在蕭妃的宮裏,好生照看。
涼州新**恢複的差不多了,老官員都帶教新秀才打理朝政,李恪向西方五州派遣了幾個知府,知縣等官員,力圖盡快恢複北方經濟。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李恪發現吐穀渾東部草原,也就是大唐北部邊境線以西,當地出產的牛羊肉味道鮮美。
是因為吐穀渾南部牧民對於牛羊的飼養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和肉類醃製技術。李恪把這些肉帶回涼州先嚐試低價售賣,發現很受歡迎,即便是窮人也願意購買。
李恪想起了現代的冷藏技術,讓王安發明了能夠裝冰的馬車,把這些肉運往南方,一時間南方大賣,同時南方人表示想購買運肉的馬車,李恪幹脆讓王安發明了“冰箱”,賣給南方飯館和大戶人家。
兩下一來北方的百姓一部分跑去南方製冰,慢慢的賺起錢來。
長孫無忌發現李恪對西北方經濟的恢複效果顯著,開始要拒絕大唐南北方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