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未來的女帝(1 / 3)

楚雲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就是收到趙構給他的聖旨,但另一方麵,楚雲其實又想要親自去處理這樣一件事情。

之所以不願意,是楚雲不想和夏瑩走到這樣的一個對立麵。但是,若朝廷派遣別的軍隊去圍剿,楚雲也沒法放心。

若是自己出手,不管怎樣,保住夏瑩一命應該是沒問題的。

楚雲完全沒有考慮過朝廷會戰敗的可能,現在大夏還沒到朝政腐敗的衰落期,相反,如今的大夏是王朝勢力最強勁的時候,在軍事上已經完成了吊打燕國的成就,政治經濟都基本穩定,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間組織想要造反成功,難於登天。

回首自己學過的曆史,曆代農民起義,無不是在王朝的末期,大多數普通百姓生存艱難,才會引發一呼百應的起義潮流,但最後取得勝利果實的,基本上不是原來的農民起義者。

老朱除外。

如今,西南的動蕩雖然還沒有平定,但他也無法擴散到更大的範圍,沒法形成一呼百應的局勢,所以這個造反的勢力,隻有可能自己孤軍奮戰。

趙構要是知道自己任命的監軍,一開始就想要放造反的頭目一馬,估計得氣的拿玉璽砸人。

然而,玉璽又做錯了什麼呢?

相比楚雲的滿心憂慮,武蘊兒倒是躍躍欲試,跟著來到戰場,武蘊兒總算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打仗什麼的真的太有意思了。

若不是楚雲攔著,她都想要點齊人馬和哈慈卡秋一戰了。

如今平陽關的兵力可是比不上哈慈卡秋的,防守和牽製都沒啥問題,正麵剛那就失了智了。

聖旨雖然到了,到楚雲暫時沒法出兵西征,北邊議和的事情還沒有完全敲定,楚雲就不能離開鎮守的平陽關。

不過,一切進展順利,大夏的使節已經通過雁門關,進入了燕國的地盤,議和,隻是時間上的問題。

讓楚雲料想不到的是,哈慈卡秋依然沒有選擇退兵,其實國內的局勢動蕩,哈慈卡秋也得到了消息了,隻是,他依舊駐紮在邊界,絲毫沒有回去的意思,葉離的那隻部隊,也受到了朝廷的調令,停止了入侵,隻是,這已經打下來的地方,自然是不可能還回去了。

事實上,葉離那支隊伍是最後收到消息的。

越晚收到調令,就能搶占更多的地盤,朝廷也是有頭腦的。不過,事情做的差不多就得了,不可能一邊在議和,一邊還在趁機搶地盤。

不過大夏的使節在進入燕國之後,也有些茫然了,如今,燕國境內一共有除哈慈卡秋之外的十大勢力。

其中,並不包含燕國大皇子和四皇子的勢力。

因為他們在其他皇子醒來之後,瞬間就成了被圍攻的對象,並且殺害汗皇的罪責也落到了他們二人身上。

結果是什麼樣子的並不重要,總之,把鍋丟給他們就沒錯了。

群起攻之,大皇子和四皇子當場就涼了。

而在那之後,還有八個皇子活著,開始整合勢力,另外的兩個大勢力,則是兩個最大的部落。

酋長自立了,表示不願意參合進這些皇子當中的事情去,等選出了新汗皇,他們隻聽新汗皇的。

這話說的冠冕堂皇,也就能騙騙鬼了。

鬼知道是不是打算等他們八兄弟打得差不多了,你們來坐收漁利?

隻是八個皇子雖然知道這一點,卻也不願得罪這兩個大酋長,無故樹敵,萬一又被其他人合夥滅了怎麼辦?

於是,當大夏的使節到達的時候,燕國已經是十方鼎立……

話說,也沒有哪個鼎有十個腳的,總之,這十個勢力,有八個天天在打架,另外兩個日常看戲。

局勢一片混亂,大夏的使節都有些懵逼了,我這個求和,要跟誰談?

這個問題並沒有困擾他們太久,很快燕國方麵就做出了反應,十個勢力都派人來接使節了。

其實議和的事情,肯定是可以通過的,但是,是在誰的手下通過這個決定,那就有的爭了,燕國雖然是以武力為尊,但是,大夏的風氣也多少傳了一點過去,在勢力基本均衡的情況下,能奪得一個正統的地位,那就更方便吸納一些中小部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