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心。
就因為沒有敲門磚的而繼續做重體力活嗎?
他要靠自己的其他本事和能力吃飯,
他要去人才市場。
他不信自己有能力找不到工作,沒有文憑怎麼了,自己的水平絕對不遜於其他人。這些時日,他學什麼都快,做什麼都很快能上手,前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學曆,但是自己很多書都看得懂,很多東西,他看了就會,還有很多東西好像一用,它們就從腦海中不斷出來。
他不覺得自己遜於冠聯專線物流高中畢業的辦公室文員,甚至是大專畢業的會計。
現在的王二早已經恢複得不再是那個失智的王二,隻是一個失憶的人罷了。
恢複得不錯,甚至有一些以前的片段,隻不過那些片段似乎大多跟書本有關係,失憶前的自己肯定在學識方麵不差,李均覺得自己可能接受過高等教育。
不過,現在,沒有證明能證明他接受過高等教育。
所以,在人才市場他碰壁了。
“沒有學曆的他都敲不開門。”
他體會到了周燕曾經找工作時的情景,沒有文憑的他,在人才市場沒有人願意和他多談一會。
因為他沒有學曆證明。
“我們這裏最起碼也隻要大專生,你拿出畢業證來呀!沒有,你去勞力市場吧。”
去了人才市場後,李均發誓自己一定要爭取到文憑。
他去找周燕,他準備和她一起報考今年的成考。
“最近你沒來我們電子廠提貨。”
“我失業了,最近在找工作。”李均如是道。
“哦,還是找物流方麵的嗎?”周燕問道。
“不太想找物流方麵的,專線太忙,根本沒多少時間學習,因為我想跟你一起報名參加今年的成考。”李均說道。
“好啊,下個月就是成考報名時間了,以你的聰明,那麼短的時間就學會了那麼多,或許你能考過。”
“哈哈,多謝你吉言!”
“如果考取了,你最想學什麼?”
“最近整個華夏都在說互聯網時代已經來了,或許我會去學最熱點的互聯網計算機技術吧……”
“計算機技術是挺熱門的。”
1996年北大學生21歲的朱令突患疑症,陷入昏迷狀態,生命垂危,住進協和醫院,但是醫院始終無法查出中毒原因,朱令的同學將報刊上發表的關於朱令病症的報道譯成英文,通過Internet向全世界發信,進行全球醫學專家遠程會診,這也是華夏首次網上醫療會診,救助行動。
信在發出僅三個小時,就收到回信,世界各地陸續回信1500多封,30%的信認為是鉈中毒。
醫院邀請華夏鉈課題研究專家陳震陽前去會診,果然確診是鉈中毒,對症下藥後,昏迷六個月的朱令脫離生命危險。
互聯網開始改變了華夏思維。
1996年,華夏正式開通了城域網,上網的速度變快了,1996年華夏開始規範化運營華夏互聯網,這一年整個華夏計算機互聯網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全國範圍的公用計算機互聯網開始正式提供服務……
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來了,有誌的青年紛紛想踏上互聯網時代的大船。
“是挺熱門的,看來你是支持我咯!”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