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自隋時起, 便被稱之為進士科,後進入唐時更定了諸多規矩,乃至荊朝製度愈發細致, 才有了那麼多學子們的水深火熱。
進士便是學子們奮鬥半輩子能得到的最好結果了,往後都算是仕途之爭,進士宴當然也是大荊最受重視的。
過往瓊林宴時,聖人也會在代表著皇權的正和殿宴請新科進士, 寓意君臣同樂, 上下齊心。歌舞升平佳肴酒水自是不必多說, 皇城內就沒有不好的東西。
可正和二十年的進士宴, 還是得到了上至聖人,下至幾歲的奶娃子共同的關注。
哦,奶娃子為啥會關注呢?嗨, 隻要有嘴,誰還沒從來福客棧扶著牆出來過呢。
這聞喜宴老百姓們雖然進不去, 不妨礙大家夥兒磕牙磕得熱火朝天——
“我瞧見好多活佛進去了,真是跟廟裏的如來佛祖似的, 渾身都塗著金粉呢, 嘖嘖……可見這進士宴貴氣。”
“瞎說什麼呢,那都是銅粉, 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模樣,真叫人好奇,你說這來福客棧也不耍弄一番, 光靠著餐食能賺幾個銀錢啊?”
“拉倒吧, 這都四月天兒了,動輒就滿腦門兒的汗,你可瞧見從來福客棧裏抹著汗渾身辛香味兒出來的人少了?沒瞧見那大酒樓都上了銅鍋麼。”
“還是說這聞喜宴, 我可是聽說蘇州府聞喜宴那叫一個轟轟烈烈,還點了什麼聖火,還有天上的焰火呢,也不知道咱們能不能瞧見。”
打鐵花是不可能的,在宮闈中最忌諱走水的事兒,鐵花四濺效果肯定會好,可沒有水源,無法保證宮殿的安全。
所以上京的老百姓們注定是無緣得見那焰火的模樣了,隻是林蓉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看不見,聽個響兒總是可以的嘛。
所以就在聖人與番邦使臣並著各位文武大臣們端坐在正和殿內的時候,突然就聽到了‘轟’的一聲巨響。
嚇得巴爾達差點都要拔刀了,之所以是差點,那是因為上殿麵聖是不能帶利器的,他的刀早就被大荊將士收在了宮門外頭。
聖人笑嗬嗬起身:“各位,去看看吧,大荊進士的聞喜宴,還是值得一看的。”
好些文武百官心裏都偷偷嘀咕,說的就跟您見過似的,這不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嗎?可聖人也確實見過蘇州府的聞喜宴,隻是沒聽說那時候有這麼大動靜兒啊,不是說打鼓?這聲音可不是鼓聲。
待得眾人站在正和殿前的黑金石平台上,才發現,地上擺放著金光閃閃的十六門大炮,看起來威武森嚴,倒是叫人心裏止不住打鼓。
巴爾達臉色不太好看,吐蕃使臣乃是吐蕃的郡王,臉色更好看不到哪兒去,不過是個宴席罷了,大炮都出來了,這還能不是震懾?大荊是嫌棄他們有點飄了還是咋?
不隻是西域和吐蕃的使臣忐忑,其他小國臉色就更不好看了啊,夕陽雖然沉沒,可餘暉還在,誰也沒注意到地上略帶著一層幽幽熒光。
“鳴炮!”尖著嗓子的伴伴揚眉吐氣喊道。
‘轟’的一聲又是巨大的炮聲,這回眾人看清楚了,在這巨大聲響中,繽紛花瓣從空中洋洋灑灑飄落在地,一時間莊嚴肅穆的正和殿都顯得柔和了許多,若是換些人,這說不得就是個浪漫的花前月下。
巴爾達輕哼,花瓣需要大炮來放?這肯定是震懾!
無人注意熒光越來越盛,幾乎要壓過花瓣的顏色,可這綠色熒光和花瓣在一起,綠得悠然,紅得粉嫩,反而也是別樣一番景色,襯得遍地花瓣更嬌嫩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