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商業互吹(1 / 2)

聽到韓立這麼說,陳友禮頓時就高興了起來,笑著拉著韓立說道:“我已經讓人準備了飯食,韓真人跟著我一起去用飯吧!”

“如此有勞知府大人了。”韓立連忙開口說道。

兩個人一起到了前廳,各自坐下之後就有人把飯菜給端上來了,看得出來這是用心準備的,早飯也很豐盛,種類也很多。

“如此豐盛,讓韓某受寵若驚。”韓立連忙開口說道。

“第1次和韓真人一起用飯,也不知道韓真人的口味。就讓他們多備了一些,韓真人盡管吃。”陳友禮笑著說道,心中很高興。

韓立也沒客氣,人家準備就是讓你吃的,你要不吃反而代表嫌棄。

於是兩個人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之中吃了一頓早飯,吃過了早飯之後,殘羹冷炙被撤下去,溫熱的茶水被端了上來,兩個人便開始了閑聊。

雖然是閑聊,但是韓立還是能夠感覺得出來,陳友禮是有事情找自己。

聊著聊著就把話題聊到正事上來了,陳友禮臉上的笑容也不見了,反而是語氣有些頹喪的說道:“我也不瞞著韓真人了,我的心裏是有事。”

韓立聽到這話就是一愣,有些遲疑的說道:“不知可有韓某效勞的地方?”

“其實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我自幼讀聖賢書,刻苦用功。一心想著能夠學有所成,入朝堂為官,報效皇帝,為國為民做一些事情。”

“奈何天賦有才情有限,直到34歲才中了進士。”

聽著陳友禮的話,韓立也明白他要說什麼了。雖然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這樣的說法,可是這是兩個類別的對比。

如果單純的放在進士裏麵,34歲已經是很大的年紀了。

除非能夠考的名次很靠前,不然做大官的幾率已經不大了。從入官場的那一刻開始。上限就已經被限定死了,除非有什麼特殊的情況。

“不知知府大人中在?”韓立有些遲疑的問道。

“說來慚愧,隻是中在了三甲。”陳友禮有些無奈的說道:“三甲第8名。”

聽起來很靠前,但其實沒什麼太大意義,因為在科舉製度當中,一家隻有三個人,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到了二甲第1名就是傳盧。

如果是二甲的前幾名,可能會入翰林院,將來有資格入內閣。

往後排基本就沒可能了,殿試第一等的稱為“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等的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等的稱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統稱進士。

雖然是統稱進士,可是裏麵卻是千差萬別。

這就好像後世高考一樣。一甲就是全國狀元,二甲各省的狀元,三甲就是211和985,出身不同,自然就決定了你進入官場的下限和上限。

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很難跳出圈子。

在後世,在社會上混,可能還會依靠個人能力做出點什麼,但是在明朝的官場上。個人能力有時候沒那麼有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的官員也想了比較多的辦法。

比如刷聲望。彈劾位高權重的人,甚至是彈劾皇帝,以此來讓自己的聲望達到空前高漲的地步,進而得到重用,這種手段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