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與婆婆的相識相知往事(1 / 2)

公公與婆婆老家相距幾裏路,他倆屬於父母指定的包辦婚姻。但準確考證後還是有媒人——媒人就是當初接生婆婆出生的接生婆,那個接生婆同時又是公公家親戚。公公出生於1933年的農曆正月二十三,婆婆出生於1933年農曆六月二十七。(我是70後,我知道的上幾代到我們這代農村人一直用農曆記事,不用公曆。記得八十年代開始辦第一批身份證時,很多農村人身份證上的出生年月都是農曆,比實際應填的公曆生日大,包括我70後的先生的身份證生日都是農曆。)當初接生婆看到接生下來一個女嬰,馬上想到這女娃可以配給自己家族誰誰的三娃子,於是撮合兩邊父母定下娃娃親。公婆兩人長到18歲結婚,典型的先結婚後戀愛。

婆婆出生貧苦家庭,她和家裏弟妹都沒讀過一天書。她娘家有個小兩歲的妹妹我們稱之為朱保保。朱保保後來嫁到離公公家約十裏路的人家,她丈夫個子高,我們稱之為杜保保。兩人在農村辛勞一生,養育了四兒兩女。目前朱保保已去世兩年,杜保保已88歲還在老家一人獨居,拒絕去任何一個子女家住,說是搞不慣。婆婆娘家再下麵還有個弟弟,我們稱之為舅舅。我與先生結婚後,我沒機會見到夫家舅舅。因為舅舅四十多歲即患肺癌去世,丟下舅娘一人在農村艱難撫養三個女兒長大。舅娘一直沒改嫁,後來她家房屋因為修路被拆遷,政府賠了錢,還給舅娘和她其中兩個女買了社保,所以舅娘晚年也算苦盡甜來。再後來婆婆於2012年79歲也死於肺癌,也不知這算不算家族遺傳病。

婆婆沒讀過一天書,與她同齡出生於1933年的公公卻完整讀完小學,而且成績還不錯。但他讀完小學後,正值國共內戰,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時期。他所在的農村地區中學停辦。那時他家裏經濟已日趨貧困,他的公務員父親早已丟了工作,帶著老婆和六個孩子龜縮在農村。他父親本是一介羸弱書生,身體單薄,也不懂農活。老婆更是小腳女人,除了照顧孩子,輕易走不出家門。於是他父親本來就暴躁的性格更加暴躁,他的母親深受其害,隻能忍耐。

公公讀完小學即失學。他十二三歲被家人送到重慶某個相館當了三年學徒。所謂學徒,就是一些店鋪老板的免費夥計。公公當時年齡小,什麼技術都沒學會,整天幫老板做點打雜的家務事,隻為混口飯吃。三年後他又被接回家裏,在老家務農,直到1951年滿18歲與婆婆結婚。那時女大保27歲,早已和男大保結婚,兩人都在嶽池政府上班。當時農村家庭是不分家的,大伯和伯娘已經結婚還在大家庭裏,公公和婆婆結婚後也沒分家。大家都同住一個屋簷下。

公公家族中有人個子高,但公公的父親個子不高,加上公公母親個子也矮。所以公公六姊妹個子都不高。其中我公公最矮,年輕時身高隻有1米55。婆婆身高也隻有1米5多點,幸好公婆後來生下的四個兒子都超過1米6。

這個大家庭中隻有公公的大哥(伯伯)因為娶了個子較高的伯娘,生下前三個兒子身高超過1米7,生到最後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時,他們的個子又矮回家族遺傳特色。

同樣還有公公的妹妹(小保)因為嫁了個子高的王保保,生的前三個女兒相對個子不矮,到最後一個兒子的身高又矮回家族遺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