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輪流住兒子家養老(4)——撫養關愛孫輩及收到兩個孫女回饋(1 / 2)

公公重男輕女觀念重,他對兒子和孫子非常看重。甚至稱呼他們是“兒種“,對女子相對輕視,認為女子長大反正是別人家的人。而媳婦嫁進來則生是自家人,死是自己鬼。但他隻是嘴上說說。並沒有從實際行動中厚此薄彼。他沒有女兒,我無從判斷他對子輩是否重男輕女。但他對孫輩的孫子孫女同等關愛,同樣對待,就是嘴上硬要分個輕重而已。他和婆婆這一生,帶大兒子帶孫子孫女,就沒輕鬆過幾年。而且公公婆婆嗬護關愛孫輩的心,也像當初愛兒子一樣真切。他的兒子們回報了他部分養育恩情,遺憾的是,他的孫輩因為種種原因回報爺爺參差不齊,不盡如人意。

先說大哥大嫂家1988年生的女兒從小就長個男娃模樣,看起胖嘟嘟可愛。她小時基本沒麻煩公婆帶,婆婆隻去幫著帶過她半年。以後都是大哥大嫂輪流一邊工作一邊帶大的。大哥大嫂各自在單位認真工作,都擔任中層幹部,交際應酬多,培養出的娃獨立生活能力強,學習也抓得緊,見的世麵多。大侄女為人性格活潑開朗,情商智商都不錯,而且她個子也遺傳她媽高的優點,長到一米六八,從各方麵都算是公公孫輩中的大姐大。她現在在某大學任教,去年生娃帶娃期間還沒耽誤準備和參加在職研究生論文答辯。找的老公也是研究生學曆,為人忠厚老成,事業有成。大侄女一家現在和和美美。

公公婆婆之前雖然沒有親自參與她的成長,但也經常掛念,對她一路走來的成長和收獲也很高興。公婆以前去看望大哥大嫂和大孫女,總要帶很多鄉下特產。比如幾十個自家土雞蛋,幾個自家土臘肉,幾把自家做的掛麵,一袋子自家做的紅苕澱粉等等。大哥一家回鄉下看望公婆時,他們也盛情接待,還要給大孫女打發錢。

反過來說,我這大侄女脾氣好,完全沒有遺傳大哥的暴脾氣,在孝敬父母和孝敬爺爺婆婆方麵做得很不錯。記得2010年暑假我們給查出癌症的婆婆擺酒席,慶祝她生日那天。大侄女非常會帶動氣氛,給她婆婆臉上抹蛋糕,拍照,說笑話,把她婆婆逗得十分開心,而且她那天還負責登記來人送禮賬目,做事十分盡心。公公後來輪流在兒子家養老時,她回娘家也對公公十分尊敬,還給公公買過一套夏天穿的唐裝。公公去世前兩年又給公公買過一件質量較好的棉衣。大侄女作為孫輩,算是做得很不錯的。

說到給公公買衣服這件事上,因為公公很節約,他一般抗拒自己買衣服,也不喜歡後人幫他買太多衣服。因為他怕花錢,說衣服多了又不容易穿爛,萬一死了,衣服沒人穿可惜。我們多次想幫他買衣服,一征求他意見,就遭反對。他的口頭禪是我的衣服多得很,穿不完。偶爾才願意添置一件衣物。我們多數時候尊重他的選擇,偶爾也未經同意就直接給他買回來。他表麵說哎呀,可惜錢了。實際穿新衣服還是很高興的。

話又說回來,公公對大哥不滿意,對大哥的女兒是很滿意的。經常表揚他的大孫女能幹,要其他孫輩向她學習。大孫女給他買的唐裝衣服,領口穿爛了也舍不得甩。大孫女婿給他洗過一次腳,他也反複給我們講。去年過年他回大兒家養老,大孫女帶娃回娘家住一個月,他逗小娃娃,享天倫之樂,那個月過得特別開心。大孫女帶娃分別時,我公公舍不得她們走,還哭了。

再說二哥家的大女和小兒,基本靠公婆帶大。從二嫂和二哥一起出門打工那年算起,公婆把二哥二嫂留守的大女從8歲帶到18歲,直到她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被我先生接到成都打工為止。公婆一年後又加上撫養二哥的兒子從兩歲帶到14歲,直到婆婆於2010年查出癌症,當時已在成都這邊打工兩年的二哥二嫂才把兒子接到身邊讀初二,又是我先生幫忙聯係學校,幫著跑人情減免外地戶口高價費。

按理說公婆對這兩個孫娃付出最多,應該收獲更多回饋。事實恰恰相反,當然有多種原因造成。第一,他們是留守兒童長大,爺爺奶奶隔代撫養有代溝,還是不如父母撫養他們的感情深。而且近距離生活,難免經常遭遇公公的懷脾氣,或多或少對公公有些怨念。第二,他們因為家庭條件和撫養環境不同,各方麵能力和情商都比大侄女弱,學習成績也不如大侄女,後來隻能找到普通打工工作。他們自身都難保,哪有心情和能力回饋公公。第三,他們從小缺少父母在身邊指導和幫助成長,所以為人處世方麵稚嫩,不如大侄女懂事,有些方麵非常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