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輪流住兒子家養老(6)——他的“明白人“孫兒也不省油。(1 / 2)

雖說大侄兒的表現不讓我覺得滿意,但我家也有個和爺爺隔膜,也不咋勤快的兒子,我家燈也不省油啊。隻能說相比大侄兒,我兒與爺爺不親密還是情有可原的。

我兒生於1999年,他出生那年我父母還在上班,都沒時間給我帶娃。我剖腹產出院後請過親戚照顧到娃滿月,其餘時間沒請過人。當時我先生工作忙,空了才抽時間抱抱娃,娃的吃喝拉撒睡覺生病都靠我全權負責。幸好當時我住娘家,不用考慮買菜做飯,隻一心帶娃(當時我爺爺奶奶在世,幫著買菜做飯)。我帶孩子沒經驗,前一個多月奶水不夠吃,娃晚上哭鬧不休,搞得我24小時沒怎麼睡著過。後來吃中藥下奶,情況有所好轉,到娃四多個月大時,再吃中藥也催不出來奶。本想混合喂養,娃又不吃奶瓶。隻好狠心給他斷奶,逼他餓了吃奶瓶,期間艱辛不言而喻。我兒子生下來就後天失調,小時厭食長得像猴子一樣瘦,每到吃飯時間,我追著他喂飯喂過好幾年,還和先生一起帶他到省醫院找肖小兒,到華西醫院掛專家號都跑過,想治療他的厭食症,結果開的藥都徒勞無功,他是靠長大後胃口慢慢好轉的,現在早就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了。

當初我生孩子後,我先生馬上寫信給老家報喜。那時我們家和公公家都還沒安固定電話,手機更是我們都買不起的奢侈品。我們當時工作七年了,月工資從百多塊錢漲到六百塊錢,那年我們剛好花了四萬塊錢買了單位集資福利房,其中我們自己節衣縮食隻攢下一萬多的存款,剩下兩萬多塊錢還是找我媽借的。

公公也第一時間回信,表示很高興他又添個孫子。還給我們彙款500元作為賀禮(我們1996年舉行婚禮那年他也彙款500元祝賀)。

公公在信中說他本來還想請當地一個貨車司機運貨路過成都這邊,幫忙帶幾隻公雞過來,對方不樂意。

公公還在信中表達了他終於一洗被當地周圍地鄰嘲笑的冤屈。原來當初他前兩個兒子都生了女,立刻被地鄰在平時聊天嘲笑是絕戶。直到二嫂開展不屈不撓造男娃運動,於1996年超生一個兒,讓公公揚眉吐氣他孫輩有兒娃了。然而地鄰又嘲笑他的三兒一家“沒生的“(意思是生不出娃)。

我們被老家地鄰誤解“沒生的“,是因為我們其實結婚早,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我們1992年畢業,1993年就扯證。但1996年才舉行婚禮,1999年才生娃。從扯證到生娃中間隔了六年,主要原因還是太窮也沒房。我們工作第一年,月工資一百多元不夠吃飯,沒房子住。到1996年我們可以住單位上由廢棄平房教室改的房,才湊錢勉強舉行婚禮。到1999年搬入集資樓房,才生了娃。之前懷孕都把娃處理了。

但農村老家的人不像我們那樣考慮,他們簡單的直覺是第一年結婚,第二年就該有娃。他們看到我們怎麼每年春節回老家都隻有兩個人,就風言風語在背後說我們生不出娃,真是好氣又好笑。現在我們有娃了,終於可以堵住他們的嘴。

公公後來知道我帶娃辛苦,也覺得他們有責任幫忙。然而兩邊路途遙遠,相隔近千裏。於是公公寫信叫我們把娃送回去給他們帶。就像他後來寫信叫四弟把兩個娃送回去給他們帶一樣,老人想盡量一碗水端平,當時他們已經在給二嫂家帶兩個娃了。

我收到信,回信感謝了公公的苦心和好意,但不送娃回老家給他們添麻煩。

我當時內心想的是,這娃是我千辛萬苦剖腹產下的,我24小時都不願意讓他離開我的視線。我產假滿了去上班,都是背著娃去上課,抱著娃去開會。我兒小時在外麵很怯場,從來不哭不鬧,非常安靜,被我抱著開會也沒有哭鬧過。印象中有一次暑假繼續教育培訓,我都推著嬰兒車把他帶到會場後麵角落。後來他三歲時,有一次被我媽帶去親戚家耍了四五天。我幾天沒看到兒子,心裏就忐忑不安,放心不下。

我一刻也不願意離開小時的兒子,怎舍得送他到老家鄉下遠離我?那是我萬萬不能答應的事情,就算誰倒貼錢幫我養娃要帶走他都不行。再說老家農村條件落後,我兒小時又厭食,弄回去情況隻能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