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金殿提議後世知,內閣共商此時謀(1 / 2)

第三章:金殿提議後世知,內閣共商此時謀

“所以,依在下淺見,當以和戰共存,首先,我們需要和平一段時間,此段時間,我們要組建一支強大的,足以與敵人抗衡的軍隊。然後,打一個勝仗,這一仗,一定要讓他們見識一下我們的戰鬥力,不需要他們恐懼,隻需要忌憚一二,再采用外交手段,再次促成合議。我們把我們的種植糧食的方式,釀酒的方法,文字,文化等等都可以傳過去。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一個學會了農耕的遊牧民族,要不了幾百年,變會被我們漢人同化,成為我們大漢民族的子民,到時候,北疆千裏土地,自然也是我們的。此乃釜底抽薪之計。”陳忠把自己前世知道的一些網上的,課堂的東西說了出來。

“是啊,同化,朕怎麼沒想到,自古以來這麼多賢人能士,為何沒有想到,這個法子,十分有道理,他們韃靼,突厥,蒙元,不就是因為自小長在馬背上,才能戰鬥力強嗎?如果教會他們種地,他們又有什麼優勢呢?”朱佑樘越想越有道理,不禁出聲對懷恩說道“:快,請內閣各位閣老,兵部,吏部兩位尚書。文華殿,朕馬上去。”

說完,也不管接下來的諸位進士“:今日之事,朕有國家大事,諸位退下,不出三日,諸位的官職就會下來。”

說完,就急匆匆的走了。

諸位進士目目相覷,說好的瓊林延呢?說好的遊街呢?說好的提名呢?

皇帝都走了,我們怎麼辦?沒辦法,隻好一個個的退出了午門。

得到皇帝的傳令,兵部尚書馬文升,吏部尚書王恕,吏部右侍郎徐浦,禮部右侍郎劉健,加上內閣首輔劉吉,一共五個人來到了文華殿。

“眾卿請坐”朱佑樘說道,在場的都是朝廷重臣,年齡至少是老子級別的,甚至還是爺爺級別的人物,所以朱佑樘給足了麵子,而且這裏不是大殿,沒有太多的禮數。

“不知皇上著急我等有何急事?”劉健問道。

劉健今年五十五歲,卻是年富力壯的時候。朱佑樘笑了笑道“:剛才朕在正殿宣見眾位進士,卻是發現了一個奇才。”

皇帝的話,可不是表麵那麼簡單,五個人都是人精,所以都心照不宣。

“他問朕:‘北方何解?’朕回到‘以武威之,以德容之,以盛攝之,以利誘之’”朱佑樘迅速的說出了兩個人的對話“他卻道‘如此,不如以文化之,使其融入我大漢民族,正如南嶺千裏,永不複返’眾位以為何如。”隨即又把具體的過程說了。

先秦時期,南嶺以南都是不歸中原統治的地方,但是始皇命軍隊駐紮,不過二十年,而後大漢天下,南方徹底成為中華的領土,至今,永無反叛。

五位大佬閣臣相視一眼,馬文升先出列道“:臣以為,此事可為,但有幾點,其一,欲以文化之,須有以武威之,武何以威之?其二北方數千裏的土地,如何管理,其三,北方蠻夷之鄙人,如何以文而化之。此三點不解,此事不成。”

“有理”朱佑樘點了點頭“王尚書有何高見?”

“此法漏洞百出,真是小兒之見。”王恕卻是哂笑一聲“:真當韃靼沒有能人,真當天下沒有賢士?我中原和北方鬥了多少年,哪方不知道對方的優點和不足?”

說完,便不做聲了。

劉健笑了,這王恕還是這個性子,其實他心理已經肯定了這個方法,沒看見他都說不出這個法子的具體漏洞嗎?他這麼做,隻是提醒一下朱佑樘,不要太過於高估這個辦法的作用了。

劉健開口說道“:臣以為,此事可以一試,失敗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正好為我後代子孫提供經驗。”

朱佑樘點了點頭“:劉閣老以為如何?”

劉吉回答道“:此事,正如他所言,陛下可以一試。”他憑借了道士的小伎倆,在朱佑樘即位的時候,幫他造了勢,所以頗受信任。

“如此,該由何人去執行?”朱佑樘又問道。

“臣以為:新軍之事,全權交給馬文升馬大人便好,人馬可以從各地征調,務必練成最精銳的能戰之士。”劉健開口了。

“馬愛卿,此事,朕就交給你了,一定不要辜負朕的期望。”朱佑樘開口道“:加封王恕為新軍指揮使,新軍人馬可以從河北,河南,陝西,以及天下各地衛所中抽調,亦可以從民間征集,新軍之位,同京城十二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