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任司馬隨軍出行,奇侍郎怒斥眾官
使團沒有從北京直接往北走,而是往大同前去。
“狀元公此次隨軍出使,可見皇上對你的重視啊,要是以後飛黃騰達,不要忘記兄弟我可是和你一起到過韃靼的人啊。”這是一名叫做楊虎的千戶,年紀大約五十。此人是練武出身,卻是一步步的從小兵升上來的,能力卻是不俗。
“什麼狀元公,叫某子賢便是。”陳忠卻是沒有一點讀書人的自傲,並不歧視這些武人,說來也是在理,他本來就是軍人出來的。
“這怎麼好意思呢。”楊虎臉一紅,他是一步步的從小兵走上來的不假,但是卻也是憑著一點點圓滑,巴結一下上司,才能到如今的地步的。
其實這才是真正的為官之道,像戚繼光,他明白,隻有張居正才能讓他實現自己的守衛邊疆的夢想,所以用師禮相待,送去的禮物與金銀卻是不少。而張居正,也知道自己想要安心改革,就必須使帝國的門戶安然,所以很是重用戚繼光——這是中國曆史上的又一例將相和。
“楊將軍不要多說了,小子還要向您請教這行軍之道呢。”陳忠笑了笑道。
“這……子賢賢弟,這行軍之道,在下雖然有所了解,但是卻是一些平常的東西,你要是想要學習一些高明的,我建議還是向馬文升馬尚書學習吧,你是天子門生,如果真的認他做老師,他一定不會拒絕的。”楊虎說道“:當年,馬大人可是平定了山西的****啊。”
這段曆史不說也罷,這馬文升卻是多次東奔西走出任地方長官,什麼剿匪,滅盜賊,平叛都是幹過的。加上成化年間皇帝多年不上朝,朝廷近乎癱瘓狀態,這種事情很多,所以馬文升一步步走入了朱佑樘的視野。去年十月,朱佑樘登基,便立馬文升為兵部尚書。
路上不止一日,每日早上,陳忠都會很早的起來,什麼挑水,砍柴,劈木頭等等他都幹了,雖然楊虎等人阻止,卻被陳忠的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既然要出塞,就要在下鍛煉鍛煉,否則不是一點自保的力氣都沒有?”
這個身體確實太脆,比上一世的更是不可相比,上一世的陳忠可是經過了十多年的軍事訓練,舉百斤,跑一百公裏都是可以的。
自己來的這個盛世的起點上,又決心做一點事情出來,體質太差怎麼可以?
前世他用練的是刀,這是近身訓練的一種。不過現在肯定是不行了。不過,長刀和大刀都是刀,都有相通之處,倒是不是很難再練。
三月二十四,軍隊來到了陝西重鎮——大同。
大同是陝西的重鎮,這個曆史我就不多說了。大同守軍超過十萬,由陝西總督或者大同總兵統領。
從級別上,大同都指揮使是正二品的大員,和尚書同一級,但是李東陽是文官,都指揮使是武將,在漢唐,可能這不是問題,但是在宋明,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明朝的文官比武官地位高的不知道哪兒去了!
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李東陽這次是欽差,天子親自下聖旨!
所以,大同都指揮使周光乾率領大同大小各級官員,出城十裏迎接使團。
“下官周光乾,拜見欽差大人。遙拜皇上,吾皇萬歲。”周光乾是一個六十出頭的老人,胡須都白了一大片,頭發更是如雪。
“周指揮,請起。”由於代表的是天子,皇帝。所以李東陽不得不接受這一禮。
“謝陛下洪恩,謝李大人。”周光乾站了起來,這時候,陳忠才發現,周光乾整整有後世的一米九高,考慮到年紀的問題,說不得年輕的時候得有兩米。
“皇上早就聽說,周大人是河北奇人,今日一見,才知果然名副其實。”李東陽笑道。
“不敢,些許微名,不值一提。”周光乾道,然後指著後麵的幾個人道“:大人請,下官為大人介紹一下。”
“這位趙劍明,字忠至,乃是大同都指揮同知,主管糧草,馬匹,偵查,為人踏實能幹。”周光乾指著一位年約四十多的人道。
“下官趙劍明,拜見李侍郎。”
“這位是霍雲,字謙明,亦是大同都指揮同知,主管訓練,軍令,為人沉穩可靠。”
“下官霍雲,見過李侍郎。”
“這位是大同指揮僉事,亦是我大同軍官十一萬七千四百二十六人的武功最高的人——劉中,字同心”周光乾笑道。
“後生可畏啊,”見到劉中年僅三十出頭,卻是已經成為一代名將的風範,年紀也不到五十的李東陽頓時覺得自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