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是新中國經濟工作的卓越領導者和組織者。他的經濟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領導的經濟建設實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創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周恩來的經濟思想 豐富了毛澤東思想,是黨和人民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認真學習和研究周恩來的經濟思 想和實踐,不僅可以深刻地懂得新中國經濟的奠基、創業和發展是來之不易的,而且,能夠 從中獲得許多可資借鑒的曆史經驗,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服務。
周恩來的經濟思想和實踐具有三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求實。堅持實事求是,不尚空談,這是周恩來經濟思想和實踐一個顯著的特點。
早在 1922 年 3 月,周恩來給湛小岑、李毅韜的信裏,在重申自己信仰共產主義原理的堅定 信心的時候,特別表達了一個重要的思想:“我求真的心又極盛。”這告訴我們,正處於青年 時代的周恩來,在選擇自己的信仰這一重大問題上,就采取了求真的態度,對各種主義堅持 求實的比較方法。數十年如一日,他在對待中國革命和建設重大問題上,也始終堅持這樣的 科學態度。1956 年 2 月,他明確提出:“經濟工作要實事求是。” 1962 年 1 月,他又強調說: “最重要的是毛澤東同誌講的實事求是,也就是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 1963 年,他指出:“一切問題都要到現場去實踐,通過實踐,不斷總結,取得經驗,然後再實踐 再總結。”周恩來不僅是言者,也是行者。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條件下,什麼地方,周 恩來總是孜孜不倦地向大家講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方方麵麵,這樣的事實舉不勝舉。長期 在周恩來身邊工作的秘書們,對此感受頗多,集中到一點,就是要做到“準”、“勤”、“嚴” 三個字。“準”就是反映問題、彙報情況、整理材料必須準確,實在,有根有據,不容有半 點虛假。“勤”就是要腦勤、手勤、腿勤、口勤,動腦筋,想問題。反映問題要事先調查清 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找出問題的症結,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嚴”就是嚴謹、 嚴密、嚴守紀律。許多在周恩來身邊工作的同誌反映,總理日理萬機,對實際情況了解是那 麼清楚,記憶力之非凡,精力之充沛,考慮和處理問題之細微周到都是常人所望塵莫及的。 作為共和國總理的周恩來,在 26 個春秋裏,不斷地把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為社會主義 中國的發展所繪製的總藍圖付諸實施,他和他的戰友們做了大量的具體而又細致繁重的組織 工作。周恩來總是從實際情況出發,精心組織、精心實施。要使一個個建設藍圖完全符合實 際是很困難的,他都多方設法及時地加以修改,使藍圖變成現實,利國利民,造福子孫。他 在領導和組織我國經濟建設這項巨大的係統工程的實踐中,在出現錯誤傾向幹擾的情況下, 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扶正糾偏,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 他雖無力從根本上扭轉這全局性的“左”傾錯誤,但他能一方麵忍辱負重,一方麵同林彪、 江青那些野心家、陰謀家作堅決的不屈不撓的頑強的鬥爭,堅持真理,堅持原則,巧妙地運 用自己的智慧和威望,千方百計地彌補失誤,盡最大可能使黨和人民的事業少受損失。這是 周恩來最突出的功績。周恩來這種為堅持實事求是原則而不惜犧牲個人一切的徹底性和堅定 性,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楷模。
第二,全麵。堅持辯證唯物論,反對主觀片麵性。這是周恩來經濟思想和實踐又一個突 出的特點。周恩來曾強調: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要以辯證唯物論作指導。他指出:“我們不 是以主觀唯心主義作指導,也不是以機械唯物主義作指導,而是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作指導。 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客觀規律,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個基本
觀點,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長遠的指導作用,這也是周恩來一貫堅持的一條 根本原則。周恩來認為:“事物總存在內在的矛盾,要分別主次;總有幾個側麵,要進行解 剖。個人所處的環境總有局限性,要從多方麵觀察問題;一個人的認識總是有限的,要多聽 不同的意見,這樣才利於綜合。事物總是發展的,有進步和落後,有一般和特殊,有真和假, 要進行比較,才能看透。”周恩來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認識和分析我國經濟建設中 帶規律性的問題,提出:“任何經濟建設總會有些未被認識的規律和未被認識的領域。這就 是恩格斯說的,有很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我們必須不斷地去認識,認識了一個,解決一 個,還有新的未被認識。”共產黨人靠什麼來不斷認識那些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呢?唯一的 理論武器就是辯證唯物論。而絕不能靠唯心論、形而上學。周恩來說過:“我們要改造整個 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個框子該有多大!無產階級世界觀是最科學、最偉大的 世界觀,拿過去的種種世界觀同它比較,都渺小得很。隻有我們才能改造整個社會、整個世 界,揭示未來。我們有的是最偉大的框子。把這個偉大的框子改變成為形而上學、主觀主義 的小框子,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