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1 / 3)

一、實事求是,扶正糾偏

經濟工作一定要以正確的思想作指導,否則,難以實現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毋庸諱言, 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問題上,長期以來,黨內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指導思想。周恩來擔任 國務院總理 26 個春秋,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成就,都是同他堅持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分 不開的,這裏凝聚了他的智慧、心血和鍥而不舍的奮鬥精神。周恩來無論在順利時還是處於 逆境中,都能夠全麵地辯證地觀察客觀實際,正確處理經濟建設中的各種關係,耐心地說服 周圍同誌,同“左”傾的指導思想作鬥爭;都能夠正確地對自己的過失,作出鄭重的、認真 的自我批評,接受別人的批評,總結經驗教訓,在實際工作中努力糾正錯誤。周恩來堪稱我 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指導經濟工作的典範。

1955 年下半年,黨內不適當地開展反對所謂右傾保守思想的鬥爭,導致黨內“左”的 思想日趨滋長,這不僅反映在不斷加快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 速度上,也表現在擬定 1956 年度計劃中的高指標上。周恩來敏銳地注意到了經濟工作中潛 在著並開始露頭的急躁冒進傾向。1956 年 1 月 30 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 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周恩來指出:“現在,擺在全國人民麵前的問題,是要把各項建設事 業做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以便使各項事業的發展適應已經變化了的情況,適應國家 和人民的需要。我們應該努力去做那些客觀上經過努力嗬以做到的事情,不這樣做,就要犯 右傾保守的錯誤;我們也應該注意避免超越現實條件所許可的範圍,不勉強去做那些客觀上 做不到的事情,否則就要犯盲目冒進的錯誤。”在存在以反右傾保守思想為主要傾向的情況 下,周恩來正確提出在經濟工作中注意兩條戰線的鬥爭,無論“左”和右,都是脫離實際的, 都會貽誤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這充分體現了一個有高度馬克思主義修養的革命家 的勇氣和求實的精神。

接著,周恩來從已經冒頭的急於求成、齊頭並進的傾向的實際出發,1956 年 2 月 8 日 在國務院第二十四次全體會議討論《關於目前私營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若幹事項 的決定》(草案)時又明確指出:“經濟工作要實事求是”。“不要光看到熱火朝天的一麵,熱 火朝天很好,但應小心謹慎。”“社會主義積極性不可損害,但超過現實可能和沒有根據的事, 不要亂提,不要亂加快,否則就很危險。”周恩來善於發現一種傾向會掩蓋另一種傾向的潛 在危險,並及時而鄭重地提醒全黨,努力穩妥地加以糾正。

1956 年 2、3 月間,周恩來參加了毛澤東主持的對我國經濟工作係統的調查研究工作, 在聽取中央 34 個部門的彙報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毛澤東於 4 月 25 日作了《論十大關係》 的重要講話。同年 7 月,周恩來在一次重要講話中,圍繞毛澤東《論十大關係》的內容,對 正確認識黨內出現“左”和右的傾向的一個共性問題作了精辟的闡述。他指出:最近這個時 期,我們在三大社會主義改造中,取得了基本上的勝利,就是說在生產關係上起了根本變化, 農民絕大多數參加了合作社,半數參加了高級社,今年可能基本上都進入高級社;私營工商 業今年已基本合營,盡管資本主義所有製遠未最後取消,可是生產關係上已起了根本變化; 手工業也合作化了,絕大多數組織了合作社。這樣一個新情況,可以講在生產關係上起了根 本變化,整個社會主義改造向前推進一步。一切問題也都要從這個情況出發。忽視了這一情況,就會發生兩種傾向:一種偏向是以為現在情況和過去還是一樣,沒有什麼變化,沒有看 到生產關係上的根本變化,還和去年一樣,從前怎麼樣做,還要怎麼樣做,從前肅反需要那 麼大的規模,現在還是那麼大的規模,這樣,不看變化的做法,一定會發生“左”的偏向; 另一種偏向也是由於不認識變化,不懂得新的情況之下,我們的工作應跟著有變化,一旦事 實與自己設想不合,會大吃一驚,認為自己想錯了,一下走到右的方麵去。由於今年應該有 某些改變,而把過去的成績都否認了,就會發生右的偏向,否定過去。這兩種偏向,都是由 於不認識形勢有了變化,我們的政策、工作上應該有若幹變化。根本照舊樣子,或者把過去 都否定,這都是不對的。周恩來這番話深刻說明了,正確認識客觀情況的重大變化,是避免 出現“左”或右傾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