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3 / 3)

首先,進行調查研究,必須實事求是。周恩來認為,要堅持實事求是,必須重視調查研 究;而調查研究又必須實事求是。無論是實事求是,還是調查研究,從根本上來說都是遵循 群眾路線的問題。“群眾本質上是實事求是的。”周恩來把調查研究、實事求是與群眾路線作 為一個整體來認識,對指導我國經濟建設乃至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如同 他在“八大”所說的我國的國民經濟正在迅速發展,情況的變化很快也很多,隨時隨地都有 新的問題出現,許多問題又是錯綜複雜地聯係著。因此,我們就必須經常地接近群眾,深入 實際,加強調查研究工作,掌握情況的變化,對有利的條件和不利的條件進行具體的分析, 對順利的方麵和困難的方麵都要有足夠的估計,以便及時地做出決定,調節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方麵的活動,避免發生互相脫節或者互相衝突的現象。在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情況 複雜而且經濟上正在劇烈變革的國家裏,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發生重大的錯誤,造成重大 的損失。因此,克服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對我們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這些精辟的見解和 論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指導意義。

其次,製定和執行國民經濟計劃,必須實事求是。早在 1950 年 8 月周恩來就指出:現 在我們要進行建設,首先要進行發掘、調查、統計和搜集材料的工作。這是準備工作,是建 設新中國的重要基礎工作。他認為要使全國規模上的經濟建設卓有成效,對於製定國民經濟 的長遠計劃和年度計劃都必須注意實事求是。1956 年 2 月,他明確指出:“各部門訂計劃, 不管是十二年遠景計劃,還是今明兩年的年度計劃,都要實事求是。”“各部專業會議提的計 劃數字都很大,請大家注意實事求是。”周恩來在主持編製的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過程 中,都是非常嚴謹,非常細致,力求精確地擬定計劃中的各種數字指標,集中各方麵的意見, 切實地從實際出發,注意綜合平衡,留有餘地,使計劃既不是急躁冒進,又不是裹足不前, 真正準確地把握全麵的客觀情況並科學地反映到計劃中,使主觀願望和客觀可能統一起來, 把計劃建立在穩妥可靠、切實可行的基礎上。同時他還強調執行國民經濟計劃也要實事求是。 他在八屆二中全會上說:“計劃不合實際就得修改,實際超過了計劃也得承認,計劃不能一 成不變。”計劃規定的指標,實際上不去,就不能勉強。

再次,要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周恩來痛感“大躍進”運動中那種講假話, 鼓虛勁,搞浮誇,不講實效,對我國經濟建設事業發展的嚴重危害。在 1962 年中央(擴大) 工作會議福建組會上,周恩來深刻指出:“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這四句話歸 納起來就是:實事求是。”他認為不能重犯“舊社會的官場習氣”,並且旗幟鮮明地提出“現 在被擱在一邊的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通通要恢複起來。黨內要有正常的民主生活,要實事求 是、要按照黨章辦事。”這樣,才能夠使黨正確地領導經濟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