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孫子兵法(1 / 2)

不過洛韻惜或許不知道,起身這些是雲軒寒教的,雲軒寒為何會這些,自然,他看過寶書,也就是洛韻惜說的孫子兵法,正巧,雲軒寒得世外高人相助,得了這麼一本寶書,而他對信任之人,自然是要教幾招的,自己人,不必在意那些什麼寶不寶的問題。

自然,王參謀本來就是個能人,是雲軒寒手下的得力幹將,這麼一番話,自然是得到了眾人的讚賞。

雲軒寒臉上什麼神情都沒有,隻是一直看著洛韻惜,當王參謀說這麼一番話時,洛韻惜眉頭輕輕蹙起,似乎還有些為難呢。

不過雲軒寒明白,洛韻惜的為難不可能是不會,因為洛韻惜就算是不會也不會露出為難之色,這為難,怕是另有他意,自然,接下來雲軒寒就會明白了。

而王參謀倒不是那種好大喜功之人,也不是看不起洛韻惜、想要嘲笑洛韻惜,而是怕洛韻惜聽不懂,他稍微解釋一番得了,能得到王爺這麼重視的女子,還是不要出太大的醜才好。

這不,王參謀做好人,給洛韻惜翻譯了:“治理大軍團就象治理小部隊一樣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組織、結構、編製;指揮大軍團作戰就象指揮小部隊作戰一樣到位,是依靠明確、高效的信號指揮係統;整個部隊與敵對抗而不會失敗,是依靠正確運用“奇正”的變化:攻擊敵軍,如同用石頭砸雞蛋一樣容易,關鍵在於以實擊虛!”

解釋了一會,王參謀怕洛韻惜聽得來不及,然後停頓了一下,給洛韻惜思考的時間,免得說太快,洛韻惜還是記不得,或者是理解不了。

當然,王參謀的‘用心良苦’,不僅僅是洛韻惜知道,雲軒寒知道,就連陌遷等人,周副將等人都是明明白白的知曉,也知曉王參謀不是要挑釁洛韻惜,而是不想洛韻惜輸的太慘,總之,模仿著說幾句應該還可以的。

當然,這樣的想法是這些人的想法,雲軒寒自然知曉像洛韻惜這樣的人,寧可敗也不會模仿他人,不過他也不阻止,隻是饒有興趣的看著洛韻惜罷了。

而洛韻惜是不可能模仿的,自然,洛韻惜也不會打斷王參謀的‘用心良苦’,默默的聽著。

見洛韻惜臉上並沒有疑惑之色,王參謀又繼續了:“大凡作戰,都是以正兵作正麵交戰,而用奇兵去出奇製勝。善於運用奇兵的人,其戰法的變化就象天地運行一樣無窮無盡,象江海一樣永不枯竭。象日月運行一樣,終而複始;與四季更迭一樣,去而複來。宮、商、角、徵、羽不過五音,然而五音的組合變化,永遠也聽不完;紅、黃、藍、白、黑不過五色,但五種色調的組合變化,永遠看不完;酸、甜、苦、辣、鹹不過五味,而五種味道的組合變化,永遠也嚐不完。戰爭中軍事實力的運用不過“奇”、“正”兩種,而“奇”、“正”的組合變化,永遠無窮無盡。奇正相生、相互轉化,就好比圓環旋繞,無始無終,誰能窮盡呢!”

當然,這是繼續又是隻說了一段便停下了,給洛韻惜緩衝的機會。

眾人也沒有要逼著王參謀趕緊說完,像是都了解王參謀的‘用心良苦’,所以都安靜的等著,也不希望洛韻惜輸的太慘吧。

雲軒寒不發表任何意見,洛韻惜也不發表任何意見,看小醜,好吧,看看也是無所謂的。

而這小醜照樣是看著洛韻惜臉色沒有異樣才接著道:“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動大石,是因為使它產生巨大衝擊力的勢能;猛禽搏擊雀鳥,一舉可致對手於死地,是因為它掌握了最有利於爆發衝擊力的時空位置,節奏迅猛。所以善於作戰的指揮者,他所造成的態勢是險峻的,進攻的節奏是短促有力的。“勢險”就如同滿弓待發的弩那樣蓄勢,“節短”正如搏動弩機那樣突然。旌旗紛紛,人馬紜紜,雙方混戰,戰場上事態萬端,但自己的指揮、組織、陣腳不能亂;混混沌噸,迷迷蒙蒙,兩軍攪作一團,但勝利在我把握之中。雙方交戰,一方之亂,是因為對方治軍更嚴整:一方怯懦,是因為對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為對方更強大。軍隊治理有序或者混亂,在於其組織編製;士兵勇敢或者膽怯,在於部隊所營造的態勢和聲勢;軍力強大或者弱小,在於部隊日常訓練所造就的內在實力!”

王參謀又停頓了,表示又一小段了,然後又是等,等著,等著過一小會,等著覺得洛韻惜已經聽進去了,王參謀接著開口。

“善於調動敵軍的人,向敵軍展示一種或真或假的軍情,敵軍必然據此判斷而跟從;給予敵軍一點實際利益作為誘餌,敵軍必然趨利而來,從而聽我調動。一方麵用這些辦法調動敵軍,一方麵要嚴陣以待!”這裏是王參謀話說多了,然後有些渴了,趕緊喝了口水,然後看了眼洛韻惜,然後最後講解,希望洛韻惜能聽點進去,能隨便說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