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書海,品嚐文化,陶冶情操,彰顯智慧。米花在線書庫為您營造舒適閱讀環境而努力,希望書友繼續支持。)
同儕團體對青少年而言,具有以下的功能:
一,發展自我概念,建立自尊、自信及價值觀。
在同儕團體中,青少年可以通過別人的眼光來看自己,進而形成對自己的看法,同時這一團體也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對自身能力和技巧的比較基礎。他們隻有在團體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聰明、機敏和受歡迎的程度。同學就像是一麵鏡子,與同學互動時可以從他們的反應中,勾勒出清晰、正確的自我畫像。尤其是他們為了更加了解自己的特色和長處,會拿自己和同伴們作比較,以獲得有關自己的結論,並用來查驗自己所相信與感覺的自我是否是真實的。
二,發展社會能力和技巧。
青少年在與成人的交往互動關係中,是處於不平等的狀態,但與同儕之間的互動卻是平等自由的。由於這個特殊性,可以促使他們去體驗和探索一種全新的人際關係,從而發展自身的社會交際能力和社會判斷力。和與自己有平等地位的友伴相處,才可以引發他們處理社會互動的技巧。事實上,他們必須單獨麵對友伴,學習克服被孤立與被排斥的情境,在沒有成人幹預的情況下,學會在同儕團體中生存下來。
曾經有學者作過一個有趣的研究,內容是比較單獨做計算機作業的學生和與同伴一起做計算機作業的學生的學習成果。結果發現,雖然和同伴一起做作業的學生會分心,會比較專注在社會互動上,但結果卻是更喜歡這項作業,並且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另外兩位心理學家威廉-杜瓦斯和加布裏爾-馬格尼(Doise&Mugny)在1984年的研究也發現,當學生獨自一個人無法解決問題時,如果與同儕一起思考,往往就能獲得解決。
其實,事實也證明,善於交往的人比較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比較容易解決問題;而不願與人交往或缺乏交往技能的人,則會感到孤獨與寂寞。因此人際交往的成功與否,會對個人的個性及認知能力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此外,青少年的社會行為是經曆了在社會化的曆程中不斷與他人互動、模仿和認同的過程而形成的,除了父母之外,同儕團體對他們的影響力最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