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失誤,樹立規矩按原則辦事是個不錯的選擇。李想非常喜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就拿打接電話來說,李想和任何人打電話,首先會報出自己的姓名,以表示最基本的禮貌和規矩,他接電話的時候也會習慣性地問對方是誰。一般情況下,問過三次之後對方仍舊不自報姓名的話,李想就掛掉,而且不再接聽。李想絕對不會與基本規矩都不懂的人有來往,可見他對規矩的重視和認真。他認為規矩對於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公司、一個社會非常重要。做一個規矩的人,並不會限製個人的創意和能力,反而能幫助企業減少內耗,發揮才能和創意的基礎。
懂得用規矩駕馭個性和權威是一種智慧。經曆過失敗的李想變得不再衝動,更為冷靜。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隊,都在妥協中學會溝通,學會以規矩說話,按規矩辦事。這不僅是個人心智的成熟,也是公司管理水平的一大進步。
掌握主動權,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跟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李想也是鄭淵潔的粉絲,從小就喜歡看《童話大王》。或許是受其影響,特立獨行是李想的一貫風格,他總喜歡掌握主動權,他要描繪屬於自己的童話。
小學三年級時,在思想品德課老師問學生:“你們長大以後想要做什麼?”
“我要當老師。”
“我要當科學家。”
“我要當醫生。”
小夥伴們爭先恐後的喊出了自己將來的“偉大職業”。輪到李想時,他的回答是:我要當總經理。
在八九歲的小學生眼中,奧特曼、變形金剛是幹什麼的他們知道,但總經理實在是個太過陌生的“名堂”了。李想的父母是省級劇團的工作人員,並非企業老總,總經理這個概念連自己都無法完全描述,但他有著最簡單不過的思維邏輯:長大後要上班,一個公司最大的頭就是總經理,總經理可以掌握自己的主動權,掌握自己的命運。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樣的回答應該不會得到老師的好評,但這並不妨礙夢想的種子在李想的心裏生根發芽,掌握主動權也已成為他的人生哲學。李想認為,掌握主動權,掌握自己的命運,源於兩個根本:一個是自信,自信自己可以克服所有困難去實現目標;另一個是負責任,願意為所有的一切負責任。
剛開始做個人網站的時候,李想還是個上高中的小孩,很顯然變成了那些高學曆競爭對手們看不起的對象。他並沒有抱怨別人,而是靠自己更加努力去掌握自己的主動權。李想每天早上不到5點就起來更新網站,保證內容更新速度領先於所有同類個人網站。7點鍾去上學,18點放學後,他還會認認真真的為網站去更新,幫助用戶解決問題。每天除去上學的時間,他為自己的個人網站工作6到8個小時,隻睡5個小時。因為他心裏很清楚,隻有這樣做才能夠脫穎而出。如今,那些曾經嘲笑過李想的競爭對手早已在互聯網的大潮中消失了,但他依靠努力將事業越做越大,掌握了自己的主動權,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李想並不是一個視財如命的人,但是他很重視在創業初始階段的主動權,尤其是在股權問題上,他向來堅持主動的原則。李想認為,創業開始階段一定要有一個特別好的股權架構,千萬不要出現1:1:1的狀況。不一定非要一支獨大,但一定要有一個人說了算。因為創業初期沒有董事會控製執行,所以兩個人一旦出現矛盾,而股權又是等比例的,就會產生很激烈的碰撞,而且往往沒有一個真正的答案。在這種競爭下,氣勢上占據上風的人可能會做,處於弱勢的人可能會選擇逃避,或者阻擋自己。當企業有一個完整的董事會後股權就不再顯得特別重要了,個人的股權低於50%也無所謂,因為整個董事會做決策。”
許多人都知道李想有一台寶馬,他很喜歡飆車。李想認為,自己喜歡開車,但並非飆車。開車是很重要的一種平衡,他喜歡動力和懸掛全方位平衡的車子。有人認為開得很快就很不安全,有人認為開得很慢就會很安全,其實並非如此,開車慢的時候出重大車禍的也很多,因為慢的時候其實把危險交給了別人,別人也會撞到自己。關鍵是要掌握一種平衡,竅門就在於自己的判斷力。在李想看來,開車既能保持快速前進又能保持安全的原理,跟經營一個公司、經營一個團隊其實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