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影響力李想 意見領...(1 / 2)

比如同樣是參加一個新品展示,李想會要求PCPOP泡泡網的文章要比別的媒體先出來,哪怕就比人家快5分鍾。也許你就因此而多做功課、少睡了10分鍾,但結果就是第二天所有的網站論壇都是你的文章。廠商的認可、廣告投入就隨之來到。正因為“李想定律”發揮作用,他的網站得以在幾千家同類網站中脫穎而出。現在,泡泡網的原創文章在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網站的轉載量上遠遠超過所有同類網站,靠的還是所謂的“李想定律”。

李想經常告誡自己的團隊必須看清楚自己,泡泡網既沒有競爭對手擁有幾千萬美金的投資,也沒有大的集團和物業在背後給做支撐,泡泡網是一線網站中唯一一個什麼資源都沒有的團隊,有的就是這群年輕人,所以,要想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除了比別人更努力、做的更好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2005年6月,李想的第二個網站——汽車之家啟動,他選擇了清一色的出生於1982—1984年的年輕人,起始條件之差簡直不堪想象。這群年輕人都是大學畢業,沒有任何汽車行業經驗,白紙一張,有的隻是良好的心態。大家什麼都沒有,所能做的就是用盡所有的時間,不斷去努力,打破常規。競爭對手在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更認真的工作;競爭對手休息的時候,他們還在工作;受了委屈,他們誰都不抱怨,就認為是自己還不夠強大。

到2006年12月31日那天,也就是汽車之家誕生18個月之後,這家網站一舉占據了中國汽車網站訪問量第一名的寶座,超過了所有手握三四千萬美金投資的競爭對手。這群年輕人用一年半的時間,獲得了別人五六年才會有的成長。

在創業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麵對看似難以跨越的障礙和難堪的挫折,經常聽到有些創業者這樣說:“我已經盡了力,我嚐試了多次,可就是不見成效。”盡管他嚐試得很多,卻總是在覺得事情已經沒有希望時放棄了再嚐試的念頭,結果失敗了。他們不會像李想一樣,“敵人越強大,越要敢於亮劍”,市場競爭有一條殘酷的鐵血法則:要麼擊敗對手,要麼被對手擊敗。而你隻要每天早行動五分鍾,多付出5%,你就有收獲200%的可能,才有超越對手的機會。所謂笨鳥先飛,拙人勤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李想最看重的就是一路同行不斷論證“5%=200%”定律的創業團隊。2004年,李想23歲,有人出資一億元想買他的公司,可他沒有答應。他動情的說:“這麼多年什麼樣的困難都遇到過,整個團隊一直堅持了過來。整個過程中,我們沒有融資,就是靠自有的資金滾動發展過來的。當你真的要把它賣掉的時候,發現賣掉的其實不是網站,而是這個團隊、這麼一些人。賣掉這個網站其實沒有關係,但當我發現賣掉的是身邊這群人、是跟自己拚搏過的團隊的時候,就真的舍不得了——跟把這一群人、這個團隊一起賣掉所帶來的痛苦比起來,所賺來的錢微不足道。”

後來,李想還宣布:泡泡網永遠不會被收購。在論證“5%=200%”定律的創業路上,李想一直提倡團結、學習、協作的團隊文化,公司有兩支球隊——足球隊與籃球隊,球隊活動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打完球後要讓員工討論,從比賽中悟出團隊配合、協作、突破、實現目標等。當所有人都在“李想定律”中得到不斷提升自我價值的空間和環境時,李想非常開心。

在中學課本上,歐陽修借賣油翁之口總結了一條具有普適意義的成功之道:無他,惟手熟耳。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還有多少人願意不斷的“重複重複再重複”呢?願意咬牙與對手死磕永遠多堅持五分鍾呢?恐怕真的不多了!不然,抱住“李想定律”不放的李想又怎能讓50年代生人器重,感動?

給後來者:創業不一定要創辦企業

有調查顯示:超過80%的大學生畢業後的第一選擇是自主創業。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持續加大,創業似乎並非年輕人的浮躁之舉,更多的是一種迫於無奈的選擇。然而,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是,中國創業企業失敗率高達70%,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更是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