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睥睨(1 / 2)

太原府真龍降世這一消息立刻以難以想象的燎原速度傳遍了整個聖元王朝,太原神諭之城龍城的稱號不脛而走。

其中李玄霸跟另一個姑娘當日的表現更是被口口相傳了出去,甚至不少人猜測當日那個女子可能是魔族公主,一時之間整個聖元王朝上下震動。

午夜,京都紫禁城太極大殿,殿內燈火通明,當今陛下坐於龍椅之上,群臣依序站立在大殿之中。

整個大殿鴉雀無聲,靜的放佛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蕩起回音,隻有微微搖曳的燭火在不斷跳動,似乎要為沉默的大殿增添一點火焰。

國師將神跡一事稟報大帝之後,陛下竟罕見的未勃然大怒,而是沉默起來。

正是這樣才讓所有人膽顫心驚,因為大帝很少沉默,一旦沉默的時候就說明他在思考,而一旦他思考,聖元王朝定要有大事發生,值此之際,誰也不敢在當口胡亂開口,萬一觸了黴頭死都是輕的。

“你們都說說吧,此事該如何處置,太傅,你先說說你的看法吧。”大帝朝著大殿中唯一一位落座的老人說道。

老人身穿一身重甲,須發皆白,但即使坐著卻也是身體筆直,一身鐵血氣勢含而不發,不怒自威。

能在大殿上落座還敢身穿重甲的人聖元王朝除了當今陛下的世叔靠山王楊木外自然再無別人。

老人能有今天,靠的當然不是在皇室中最不值錢的那點血緣關係。

老人的今天可以說完全是用無數功勳卓著的戰功換來的,從先皇開始到如今大帝,靠山王楊木為聖元王朝開疆拓土立下了不世功勳。

當年的王朝統一之戰,幾年前東征高句麗王朝,均是由楊木指揮,每場戰無不克,攻無不勝,樹立了他如今聖元王朝定海神針的地位,可以說聖元王朝軍方隻要老人在一天,聖元王朝就可屹立不倒。

更難得的是老人雖然性子火爆,但卻一生對楊家皇室忠心耿耿,為了楊氏王朝的千秋萬代鞠躬盡瘁。

當年甚至差點起兵踏上天下最神秘的道門聖地龍虎山,要不是先皇竭力勸阻,老人真敢揮兵相向,就是這樣一位不敬天地,不怵鬼神的火爆軍神卻唯獨對楊氏王朝盡心竭力。

雖然偶爾會脾氣上來在大殿拔刀,但哪次不是為了聖元王朝的未來興衰,這一切陛下自然看在眼中,所以曾放言:“隻要楊家子孫在位一天,可不敬天地,不敬鬼神,但唯獨不可對老人不敬。”

楊木從座位之上緩緩起身,就如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般,神情平靜道:“雖然據曆史記載,每次有神跡降世都會興起一位帝王,前有始皇漢帝,後有先皇登基真龍纏身,但陛下也知道老臣從不信神。

隻信楊氏王朝會千秋萬代和手中這對水火囚龍棒,因此我不管他李叔德是不是不是什麼真命天子,隻要陛下給老臣五萬大軍,就算國公戰力無雙且有玄霜重騎,老臣也定要讓他李家灰飛煙滅。

老夫縱為千夫所指,死後永墮地獄,也可保王朝江山永固。”

老人錚錚鐵骨繼續道:“陛下,恕臣直言,這時候萬不是心慈手軟之機,隻要我王朝盡起精兵,就算他龍虎山傾力相助李家也未必能成事,隻要永絕後患我王朝千秋萬代自勿用言說。”

站在老人對麵一位身穿尚書右仆射官服,須髯極為漂亮的中年男人微微行禮,皺眉說道:

“陛下,國公大人有恩於我王朝,且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輔助陛下,從未有過二心,此刻貿然因為神跡就對其下手一個不好怕是惹起千夫所指,動搖國之根本呀。

我們不能因為區區一個神跡就自己亂了手腳,況且國公坐擁玄霜重騎,此次又去了太原府,京都離其路途遙遠,鞭長莫及,等到我們兵臨城下,怕是國公跟幾個公子早已逃走,斬草不除根,還會有後患。

老臣認為此事可從長計議,慢慢謀劃,先下旨招國公以及幾子入京,到時候他要抗命,我們起兵也占了道理。

如若他托病不來,可先將其官職削掉,讓其子繼承,國公有四子,到時我們在旁推波助瀾,不愁他子嗣為爭奪國公位置自殺殘殺,屆時隻有他一個孤寡老人,我們再從容下手也不遲。”

一番文官聽著這番話頻頻點頭,不得不承認丞相大人老謀深算,心機狠辣,思慮周詳,也難怪陛下對其信任有加。

大殿之上因為一個立刻動手,一個徐徐圖之頓時吵了起來,剛才還頗為寂靜的大殿之中頓時一片吵鬧之聲,唾沫橫飛,倒是站在靠山王下首的親王殿下望向陛下,緩緩開口道:

“臣以為太傅跟丞相之言都有理有據,可我想說的是眾位大人口口聲聲不可因神跡一事亂了陣腳,那此刻是在爭什麼?我聖元王朝千秋萬世也好清平盛世也罷,哪個是依靠神跡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