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一名合格的家長,對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將是一種嚴格的考驗,不能偷懶,也決不可敷衍。因為對於孩子的成長,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期,任你如何痛心後悔,時光都不可能倒流。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每一個人,隻要真正願意,那麼要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且這也是愉快的、歡欣的和幸福的事情。如果你們不能夠合理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們稍有疏忽失誤,對孩子關心不夠,或者有時候偷懶起來,放鬆了對孩子的教育,那時候,再加以改造和矯正就必須下很多功夫了。這就是矯正工作、再教育工作,這就不是那樣容易的事情了。再教育需要花更大的力量,需要更多的知識、更大的耐心,而這就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夠做到的。”
教育孩子的關鍵,是在全麵了解孩子在每一個發展階段身心發育進程的基礎上,結合他們自身的性別與個性特點,修枝剪葉,去蕪存菁,讓孩子在充分的自由與合理的限製中健康成長。
初中生處在從兒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階段,一般稱為少年期或過渡期。這個階段,孩子生理上發生突變,身體各器官發育以及四肢發育逐漸接近成人,在思想認識上卻處於半成熟、半幼稚的階段。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感情衝動,自尊心強,企望在許多活動中表現出自身的力量和作用,這都需要父母的理解,同時也需要正確的引導。
心理學家稱男孩為“有攻擊性的小機器”。男孩富有個性,爆發力強,做事毛糙,重結果而不重過程,男孩喜歡競爭,不受別人的看法所左右。與文靜乖巧的女孩相比,家長們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才能“看住”他們。
從一個滿地打滾的小男孩兒,成長為彬彬有禮的英俊少年,這中間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關心與扶助。初中三年,更是一個男孩成長的“轉型期”,如果家長注重對孩子心理發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孩子走在健康成長的軌道上,就等於為他的未來買了一份保單。
初中男孩管教的重點,排在第一位的還是學習。
我們一向強調素質教育,素質是孩子成長的關鍵,這當然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初中男孩來說,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如高中生,同時,他們也不如同齡的女孩那樣具有天生的榮譽感和耐心細致的精神。因此,在學習上,依然需要家長的管理和督促。家長們的當務之急,是因勢利導,幫助孩子克服“玩心”,解開他們的厭學症結,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必會交給你一份滿意的答卷。
教育孩子,要兩條腿走路,平衡發展,孩子的品格教育、心理健康同樣也是重中之重。
孩子品格的培養和青春前期的問題說起來似乎千頭萬緒,許多家長往往有一種抓不到重心的感覺。其實家庭教育的關鍵點一是愛,一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在愛的氛圍內長大的男孩,如果他能確切地感受到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會一如既往地愛自己、支持自己,那麼他幾乎沒有變得很壞、很暴戾的可能性。而一個男孩如果生活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生活在成熟而智慧的家長身邊,其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度、適應環境的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長足的進步。
我們的家長做好了以上兩點,家庭教育就已經擁有了良好的基礎,教育的提升,是家長們教育觀念的提升。在各種新事物新觀念層出不窮的今天,完全依靠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知識去教育現在的孩子,我們很難掌握教育的主動權並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與時俱進、充分掌握了科學的教子觀念的家長,完全有能力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扶他一把;在孩子心理上有疙瘩的時候,能舉重若輕地幫他化解;當孩子失落、自卑的時候,送上恰到好處的激勵……這樣,孩子就像是一棵生長在春天的幼苗,在陽光、空氣、水分的滋潤下,一天天茁壯成長。
希望我們的家長們,能夠從這本《初中三年,男孩如何管教》裏,吸收先進的教子經驗,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