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初中三年是關鍵,家庭是男孩最重要的學堂(1)(3 / 3)

一些家長把成績作為衡量孩子能力的標準,認為學校的成績代表一切,甚至規定孩子考試成績必須要在多少分以上,達不到要求就要受到打罵的懲罰。事實上,分數本來是對孩子學習情況的一個檢驗,是老師、家長和孩子自己獲得反饋信息的一個渠道、一種手段。但在考試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由手段變成目的,變成了孩子、家長、老師追逐的惟一目標。許多家長把對孩子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把對孩子的親疏都與考試分數掛鉤,逼著孩子去為分數而學習。

有一對夫婦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認定孩子應該具有與他們一樣的智力和能力,對於孩子學習成績差,他們認為是孩子學習不努力所致,從而以購買孩子喜愛的運動鞋作為條件,激勵孩子努力學習考高分。殊不知孩子的智商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所以他要運動鞋的願望總是可望不可及。情急之下,他采用了違法的手段,在商場裏偷了一雙名牌運動鞋,被抓獲後受到學校的開除處分。

在初中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思想很容易引導男孩思維的偏執。比如說,父母若是格外看重男孩的分數,每日耳提麵命,那麼,很快地分數就會變成一塊無形的石頭壓在男孩的心底,成為他格外重視或稱為恐慌的一部分。重視,是父母樂於見到的,而恐慌則成為男孩懼怕的代名詞。對於正處在反叛期的初中生來講,對抗更是他們常見的表現,他們以各種各樣的行動來述說著他們的不滿,犯錯誤,離家出走,更甚者以死來換得自己心靈上的解脫。試問,有哪個家長不愛他們的孩子,又有哪個家長忍心看到這一切在眼前發生呢?當你因為男孩的“不聽話”而捶胸頓足的時候,想想你的孩子又在接受著怎樣的煎熬呢?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監管而是在修建,追求的對象不是金字塔的頂端,而是在築造人格的長城。家長沒有必要允諾隻要成績好就可以要什麼,做什麼都可以。這種方法並不會讓孩子自主自發地開始努力,隻會讓他們變得更虛榮,更自我。家長應該正確地對待成績,直視分數,想辦法使它成為孩子學習的催化劑而不是催眠劑,把以“分”贏天下的思想轉變,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七句真言,你的孩子就離真正的成功不遠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許隻是幸運在閃光點顯而易見,而成績差的學生也許在別的地方存在著別人不具備的才能。可是,如果家長硬要把後者塑成千篇一律的前者,由於後者在此方麵並無天分,卻被家長硬性地錘打,往往會顧此失彼,最終使孩子淪為平庸之輩。

合格的家長不要讓自己的眼睛死死地盯在孩子的試卷上,要善於去發現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努力了,是否付出了,要對孩子的向上行為給予鼓勵。也許成績單上的錯號多得很刺眼,也許班級的成績排名單上,孩子總會呆在最後一頁,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他們就沒有前途可言,也不能斷言他們就注定會輸給未來。學習成績充其量也隻不過是一條檢驗學習狀況的標尺而已,家長絕不要把它看成是“萬能”的代名詞。真正的黃金並不是這些外在的東西,而是在孩子們的內在,那些才是他們真正應該得到的。所以,家長不應該把“成績”的地位擺放得過高,從而忽略了實際能力的培養,因小失大,間接地斷送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作為家長,應該明白分數的高低、多少隻是衡量孩子所學知識的多少,孩子能力的高低不能用書本知識,考試能力的水準作為整個人的水準。幫孩子正確分析原因,正確地看待分數,相信孩子經過努力會有所收獲的。比如:若總分下降,單科分有無上升的?從知識結構看,有無掌握較好,丟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試一團糟,幫助他的最好辦法仍然是以發展的眼光看他,鼓勵他克服困難,相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頭趕上,考出好的分數。那種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隻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棄。

作為家長應用一顆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愛好,能力、性格各有差異,就決定他的學習方式方法,學習的能力也不盡相同。作為家長,應該發現孩子並發展他們的天賦、特長,不能一再地要求他考試拿第一,這樣就埋沒了他的天賦。就長遠來看,具有獨立性格、幽默特質、藝術或其他特異天分的孩子,往往可以取得更輝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