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升入初中,要求自我獨立的思想便會明顯地表現出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似乎也遭遇了他們的嫌棄。比如說,麵對父母的叮囑他們不再乖巧地欣然接受,而是以內心的對白和表麵的漫不經心來表達自我的不滿情緒。而對於此種情況,不少家長表現得緊張起來,因為初中階段常常被人們說得很可怕,甚至更多的人把這個階段定義為男孩學壞,開始走下坡路的分界線。
實際上,上了初中男孩就難管,就容易學壞,這種說法都屬於極端情況。如果家庭教育得當,使用正確的方法對男孩的逆向心理進行疏導,大多數的男孩都會順利地渡過難關。如若家長再多用些心思,與男孩一同做出努力。初中階段就會變成一個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跳板,讓男孩直接到達更高、更遠的台階。
從小學升入初中,很多學生都要有很長的一段適應期。因為小學的時候,畢竟知識的難度不是很大,學習的科目相對比較少,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更是無微不至,甚至生活起居都要顧及到,而且因為小學階段,自己所麵對的學習範圍比較小,所以,孩子們總是感覺到自己是很優秀的,這個時候的心理也是比較自信的,但是升入初中後就不同了。教育好初中生是具有難度的,至少家長要擺正自我的心態,對男孩將要麵臨的各種因為長大、學業升級等帶來的壓力要具備一定的預見能力。盡可能地為男孩創建一個輕鬆、愉悅又不喪失學習氣氛的生活與學習環境。
1.引導男孩發揚優點,度過學習“適應期”
初中生已經對“好與壞”具備一定的識別能力。但是,對自己身上的優、缺點卻常常表現得視而不見,更有甚者任由叛逆引路,背道而馳,將缺點視為優點來引以為豪;視優點為缺點來引以為恥。例如:將上課不注意聽講,和老師頂嘴看成光榮之事。將主動學習行為看成是一件“愚事”等。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及時地糾正男孩的錯誤觀點,積極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其進行扶植和發揚。
在孩子學習生活上要多方麵地給予幫助,為他搭建起一座放置“不適”的平台,要多給予孩子一些時間去梳理全新的校園生活。在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家長要將自信的陽光傳遞給他,用從前在小學時所取得過的成績來鼓勵他,激起他的學習鬥誌,而不是坐視不理或是批評打罵,到最後使孩子變得心灰意冷,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2.滿足男孩心靈上渴望成熟的意願,度過生活“適應期”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希望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初中男孩處在青春的萌動期,像一顆種在土壤中的花苗,待到出苗之日,埋下它的泥土根本無法阻擋它想要破土而出的欲望。什麼樣的保護都束縛不住男孩對於成長及走向成熟的渴望。漸漸地,他們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設立一個私人空間,也許其中沒有什麼秘密,但是,他們卻不想讓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知道。而家長千萬不要把男孩當成自己的所有物,要懂得為他們留有空間。如若不懂此點,硬要介入其中,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很可能會引發親子之間的正麵衝突,致使親子關係變得異常緊張。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們的自主權,以及他們獨有的個性。作為家長,應該本著和孩子做朋友的心態,讓孩子在長久的溝通中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之意。從而使親子關係變得融洽起來,這才是最聰明的父母。
部分家長認為男孩是不需要被保護的,實際上保護的方式分很多種,幫助男孩進行情感的疏通也是其中一項。處在初中階段的男孩其內心的情感道路並不寬闊,在很多問題麵前,它就像一輛行駛在道路上的車子遭遇到了塞車的困擾,緩慢前行或是停滯不前,因此男孩會感到異常的煩躁。這就需要家長來幫助男孩解決問題,讓交通重新通暢起來。比如說,在初中男孩身上發現逃學、早戀等問題時,家長切不可大驚小怪地急於斥責,而是應該先著手解決男孩的困惑,而後當感覺到男孩與自己的心有所貼近的時候,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對男孩進行引導教育。這才是上上之策。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好的引導者會讓他終身受益。孩子進入初中以後,家長的教育責任更重了。做父母的對孩子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管得太多太細,這就要求家長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的科學原理和藝術性的方法,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成績很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
對於學生,學習自然應當排在重要位置。以“分數”來定奪孩子優與劣的方式是現有的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必然產物,雖然有些死板,可是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習的基本情況,所以,成績無用論自然是不成立的。但是,高分低能的教育結果又是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想看到的。在初中階段,家長盯著學習成績無疑是希望孩子可以考上一所升學率高的學校,所以,在麵對為孩子擇校與擇師的問題上家長自然是偏向於那些升學率高的學校及班集體,當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隻成為一句空喊的口號時,結果比過程重要,分數比能力重要,就已然成為學生的悲哀,整個社會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