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紹濂回到五十九軍軍部之後,再次對幾名主要軍官曉以利害,並明確告訴他們,起義是在張克俠和何基灃的領導下進行的,而且是早已預謀、和解放軍是早已聯係好的。這時,何基灃趕到五十九軍軍部,公開了自己發動起義的決心,楊斯德也以解放軍代表的身份出現在大家麵前。這樣,劉景嶽、崔振倫等人終於決定五十九軍在孟紹濂的指揮下全軍起義。這時,已是11月8日的淩晨。
可是,這時的張克俠還未能衝出牢籠,還在徐州城內敵人的控製之下。為了到部隊中指揮起義,11月8日清晨,張克俠隻帶了一名侍從副官,乘車強行通過了出城往郊區的柵口,衝出了徐州。當綏靖區參謀長、國民黨特務陳繼淹派人向劉峙報告,要派兵出城追趕時,他所派出的時任馮治安高級參謀的尹心田乃是張克俠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學,早年也曾參加共產黨,這時對張克俠的反蔣行動是支持的,所以有意拖延了時間,讓張克俠得以順利出城,到達了賈汪與何基灃、楊斯德等人會合。
五十九軍全軍參加了起義。七十七軍由於軍長王長海不願意參加,隻有過家芳率領的一三二師和三十七師一一一團起義。第三綏靖區還有一個幹訓團,也被何基灃爭取了過來,一道參加了起義。這樣,第三綏靖區的部隊2.3萬人(主要部隊隻缺兩個團)在11月8日上午10時,按照華東局和華野總部的決定,在何基灃和張克俠的率領下,於賈汪舉行起義。起義部隊將東起台兒莊、西到臨城的百裏防地完全敞開,讓華野七縱、十縱、十三縱從韓莊、萬年閘、台兒莊等幾處大橋上順利過了運河,通過了沒有任何阻礙的開闊地,直插徐州和黃百韜兵團之間,為淮海決戰第一階段的勝利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條件。張克俠和何基灃這兩位傳奇式的將軍在經曆了“敵營十八年”的長期潛伏之後,終於帶領一大批革命力量回到了黨的懷抱。
當淮海戰役總前委得知戰況的進展時,總前委書記鄧小平說:“第三綏靖區部隊起義,是淮海戰役的第一個勝利。”
賈汪起義之後,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在12月10日給何基灃、張克俠的電報中說:你們的行動“極有助革命戰爭的發展”,要求他們“團結一致,加強部隊的政治工作,改進官兵關係與軍民關係,以便早日出動與人民解放軍並肩作戰,為完成全國革命任務而奮鬥”。
在黨中央的關懷下,第三綏靖區的起義部隊在經過整訓之後,以“一一·八起義部隊”的番號,仍然編為五十九和七十七兩個軍,由張克俠和何基灃分別擔任軍長。在華東野戰軍的指揮下,開赴黃河一線布防,防止北平方麵的國民黨軍隊南逃。1949年2月,五十九軍與渤海縱隊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三軍,張克俠任軍長,韓念龍任政委;七十七軍與江淮軍區獨立旅和三十四旅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四軍,何基灃任軍長,趙啟民任政委。兩個軍都參加了渡江戰役、淞滬戰役等,和兄弟部隊一道解放了南京和上海。
新中國成立前夕,張克俠擔任淞滬警備區參謀長,何基灃擔任南京警備區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之後,張、何兩將軍希望從事祖國的農林水利工作。中央先後任命張克俠擔任華東農林部部長、中央林業部副部長兼中國林科院院長,何基灃擔任華北水利局局長、中央水利部副部長、農業部副部長,他們都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
1955年,他倆同時獲得了一級解放勳章。張克俠於1984年病逝於北京,何基灃於1980年病逝於北京。
第三綏靖區剩下不願意參加起義的部隊情況如下:七十七軍還有兩團,加上軍部的人員,大約還有5000人。在軍長王長海和副軍長許長林的率領下於11月8日晚上回到了徐州,被徐州“剿總”命令沿津浦路步行南下。14日清晨,在曹村車站以東遭到我軍打擊,此後這支殘軍被安排受十六兵團孫元良指揮。11月30日,徐州地區國民黨軍隊全部南撤,他們也跟著南撤。12月2日夜被我華野九縱突然襲擊,王長海和許長林等都當了俘虜。可是因為是在夜間,又是一場突然的遭遇戰,所以王長海和許長林都在夜間得以逃脫。可是,他們抱著“為黨國效忠”幻想回到國民黨軍隊之後,竟被邱清泉兵團七十四軍軟禁和繳械,而且被關在一間喂馬的破房子裏,最後同被包圍的邱清泉兵團一道被消滅,再一次當了俘虜。許長林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詳細記錄了這一段過程,並說了這樣的話:“這是我追隨馮玉祥三十幾年親眼看到西北軍的最後結果”,“陷入蔣介石嫡係部隊瓦解雜牌軍的圈套”,“深感蔣介石嫡係真沒把雜牌軍當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