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百韜兵團被全殲,黃百韜在兵敗無救之時自殺。這一消息使南京當局大為震動。不過,對於徐州戰場上的兩個總司令,卻不怎麼意外,因為早在幾天之前,他們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必然的結果。
劉峙本來對這一盤難下的棋就心中無數,到了這時就更加沒有主張,總覺得黃百韜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所以打算幹脆撤離徐州這個凶多吉少之地算了。杜聿明畢竟氣盛一些,他認為劉峙未免過於悲觀。
就給劉峙打氣,認為目前還未到放棄徐州的時候。何況在撤退中如果處置不當,反而會在運動中被解放軍所消滅。今後怎麼著,隻得聽蔣介石來安排。
蔣介石在南京聽到這一噩耗,所作出的反應是命令劉峙和杜聿明立即到南京見他。
就在黃百韜自殺之後的第二天,即11月23日,劉峙和杜聿明到了南京。蔣介石這時所考慮的是如何把徐州地區的剩餘部隊保存下來,所以他未再提黃百韜兵團覆滅的責任,而是要杜聿明立即采取措施,打通徐州和蚌埠之間的交通線。蔣介石指揮作戰多年,他很清楚,我中原野戰軍奪取宿縣,切斷徐、蚌之間的交通線這一招太厲害了。如果不能馬上打通徐州和蚌埠之間的交通線,無論是增援徐州還是撤出徐州都無從談起。隻要能打通徐州和蚌埠之間的交通線,哪怕難以增援徐州,但也可以把徐州地區的大量軍隊南撤到蚌埠,用來拱衛南京,保住蔣家王朝的中央政府。具體方案是由郭汝瑰提出來的,就是要用南北夾擊的辦法將宿縣奪回來。北邊的部隊就是目前在徐州周圍已打殘了的部隊,南邊的部隊則指望正從西邊向東開進的黃維十二兵團,和新組建的第六兵團。
在蔣介石麵前討論作戰方案時,杜聿明認為這個方案本身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兵力。他在過去十來天中已經充分領教了華東野戰軍的厲害,他明白陳毅和鄧小平既然敢於中間開花,攻下宿縣,就肯定對在攻下之後如何守住這處於中心位置的宿縣有所部署,有所準備。現在徐州地區的軍隊隻有孫元良十六兵團基本完整,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都已打殘,而且又是惡戰剛停,未得休整。南邊的第六兵團是剛剛組建的,原來連一點基礎都沒有。兵團司令官是淮海戰役打響之前的第九綏靖區司令官李延年,原來其下隻有一個四十四軍。四十四軍當時撥給了黃百韜指揮,第九綏靖區就宣布撤銷。李延年撤到蚌埠之後,蔣介石決定由他組建第六兵團,其下的部隊是從河北昌黎南撤的三十九軍、由徐州“剿總”直轄的在蚌埠地區的九十六軍、九十九軍,還有就是在遼沈決戰塔山阻擊戰中被東北野戰軍打得一敗塗地的五十四軍。五十四軍軍長闕漢騫當時差點被蔣介石槍斃,逃回南京後又重新組織起五十四軍。這幾個軍戰鬥力都不強,又是剛湊到一起的新兵團,在配合協作上肯定不行。至於黃維兵團,正在向徐州開進途中,假若配合不好,非但打不通徐、蚌交通線,反而有把黃維兵團陷進去被包圍的可能。所以杜聿明要求增加5個軍兵力,而且指明了要現駐清江浦附近的第四軍、現駐南京附近的八十八軍和五十二軍。蔣介石說要5個軍不行,但可以想法抽出兩三個軍。他要杜聿明先回徐州部署,增加兵力的事以後再解決。
杜聿明和劉峙帶著蔣介石的旨意回到徐州之後,立即著手部署從北線進攻宿縣的安排。杜聿明決定由兵力較弱的李彌兵團留守徐州,由還沒有打過硬仗的孫元良兵團(即十六兵團),和雖然已被打爛但相比之下戰鬥力還算是較強的邱清泉兵團向南出動,進攻宿縣。
11月25日,從徐州地區出發的北路國民黨軍隊開始向宿縣方向攻擊前進,邱清泉兵團沿津浦路東側,孫元良兵團沿津浦路西側,第一步目標是符離集。盡管這時國民黨軍隊大多數官兵認為這是突出包圍、避免黃百韜兵團被圍殲的下場的最後的一次機會,打起來還是相當賣命的。
可是打了三天,別說到不了宿縣,連符離集也到不了。在我解放軍的堅決阻擊下,孫元良兵團隻到了靈寨村、後官橋、潘家莊一線,邱清泉兵團也隻到了牌坊、平樓、韓大莊、褚蘭一線。在南線,李延年指揮六兵團也出動了,也是落得與北線一樣的下場,根本無法接近宿縣,更不說要想攻克了。至於這時兵力最強的黃維兵團,則已被我中原野戰軍團團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