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徐州“剿總”撤離徐州(2 / 2)

在孫元良兵團向南進攻的激戰中,曾經出現過一次在當時國民黨報紙上被稱為“打了一次大勝仗”的戰鬥,發生在紗帽山。這場“大勝仗”的來曆是這樣的:由於劉峙向南京謊報了所謂“徐東大捷”,不僅蔣介石派來了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張道藩為團長的慰問團,還來了一些新聞記者,甚至還來了由國防部新聞局陪同的美國記者。杜聿明已經從朋友處知道,這幾個美國記者中,有一個是美國當時駐日本的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派來實地考察戰況的。這些美國佬的觀感很可能影響美國今後的對華援助,是得罪不起的,得罪了就無法向蔣介石交差。

由於這些人來到徐州時,正好就是黃百韜兵團覆滅之時,這使劉峙和杜聿明無法下台。雖然在一些政工人員的連夜努力下,徐州“剿總”僅憑在戰場上撿來的解放軍的兩百多條槍,被俘的20多個解放軍戰士,炮製了一個“展覽”,糊弄了慰問團中那些穿西服、旗袍,係領帶、穿高跟鞋的記者和名流,可是,糊弄不了那幾個美國佬。而這時孫元良兵團正在向南發動進攻,杜聿明要孫元良無論如何也要在此時打一個勝仗,讓慰問團參觀,特別是要做給那幾個美國佬看。孫元良把這一“有關國軍形象和國際視聽”的重要任務交給了四十一軍軍長胡臨聰,要胡臨聰打一個可供參觀的勝仗,胡臨聰就選擇了孤山集東南的一座小山頭紗帽山。為什麼選在那裏,因為那座小山頭的山頂不到50平方米,估計在上麵守衛的華東野戰軍兩廣縱隊指戰員不會超過一個排。11月26日下午,當參觀的人群來到陣地觀察所時,胡臨聰讓副軍長陳遠湘陪同,他自己則指揮著軍屬野炮營和孫元良臨時調給他的七十七軍野炮營向紗帽山一氣打了1000多發炮彈,然後指揮著一二二師的一個團發起衝鋒,並不斷把受傷的傷員用擔架抬著從觀察所前麵經過。當攻下了紗帽山之後,就當眾宣布“消滅共軍一個營”的重大勝利。其實,在紗帽山的我軍戰士隻有17個人。這就是孫元良兵團所取得的一次向中外記者展示的“大勝利”。

11月28日,劉峙和杜聿明又被蔣介石召到南京參加軍事會議。杜聿明在會前問顧祝同,原來蔣介石答應增加幾個軍,為什麼一個軍也未派出?顧祝同給杜聿明說了真話:“老頭子也有困難,一切辦法都想了,連一個軍也調不動。現在決定放棄徐州,出來再打,你看能不能安全撤出?”杜聿明認為這樣變來變去,以後的仗很難再打下去。因為,按他的思路,既然要放棄徐州就不能戀戰,不要想出來再打,如果出來再打,既不能取勝,又救不了黃維。他認為應當是將徐州的軍隊盡快撤出,避免作戰,先想法將軍隊拉到淮河邊,以淮河為依托,有了一點安全感,再去救黃維才是上策。萬一救不出,還可能保存一些部隊。否則,徐州丟了,部隊完了,黃維也就完了。當時,顧祝同對杜聿明的意見表示同意。所以當蔣介石在會上征求各位高級將領的意見時,顧祝同就按杜聿明的意見做了決定,讓黃維兵團死守待援,讓劉峙和杜聿明安排徐州的部隊停止進攻,立即撤退。

如果說國民黨軍隊這時在進攻上已到了毫無辦法的地步,那麼在撤退上還是可行的。蔣介石關於徐州地區軍隊撤離的決定是11月28日晚上才由回到徐州的劉峙和杜聿明帶回徐州的,可是就在劉峙和杜聿明還未回到徐州時,南京就有人將此絕密消息通知了徐州的熟人。當天晚上,徐州對外的唯一通道徐州機場就已擠滿了各種黨政軍頭目,連跑得最快的劉峙想立即在當天晚上就跑的美夢都未能實現,而是到第二天才飛往蚌埠。也就在第二天,杜聿明召集孫元良、邱清泉、李彌三個兵團司令定好了撤退方案。方案決定以“撤即不能打,打即不能撤”的原則,盡快全部撤離徐州。為了迷惑解放軍,在11月30日發起了一次全麵進攻,晚上就全軍撤出徐州,以“滾筒戰術”逐次掩護行進。所謂“滾筒戰術”,就是讓各兵團在行進中形成一個圓球或圓筒狀態勢,以避免被解放軍在途中包圍打擊。撤出之後,第一步先到永城地區,第二步到蒙城、渦陽、阜陽地區。

11月30日,駐在徐州地區的全部國民黨軍隊在一片混亂中慌忙撤離。第二天,亦即12月1日,徐州解放。徐州的解放,事實上標誌著國民黨軍隊在淮海決戰中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