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寫在前麵(1 / 1)

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949年1月31日結束,在我國北起鬆花江,南抵淮河的廣闊大地上,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三大戰役是彪炳史冊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主體,三大戰役是震撼世界的大決戰。在這場大決戰中,人民解放軍共消滅了由美帝國主義武裝起來的國民黨軍隊173個師,共154萬餘人,給了國民黨反動派以毀滅性打擊,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穩固基礎。大決戰的規模之宏偉與戰果之輝煌,不僅在我國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很可能是絕後的,就是在整個世界曆史上,也隻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與之相比(斯大林格勒戰役曆時160天,蘇聯紅軍共消滅德軍150萬人)。大決戰的豐碑彪炳史冊,永遠聳立在中國人民心中。

引言

在決定中國人民命運的革命與反革命力量的戰略大決戰中有三大戰役,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已經在隆隆的炮聲和漫天的硝煙之中過去。現在我們要敘說的是最後一個大戰役——平津戰役。

在以北平為中心的華北戰場上發生的這一場大戰和前兩個大戰役有相同處,也有不同處。相同的是,都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和國民黨反動派經過多年較量之後的決戰;是打倒蔣介石、成立新中國前夕的決戰;是在政治、軍事、經濟戰線上全方位的決戰;是雙方都投入幾十萬人馬的大規模決戰。不同的是,這一戰役發生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當時的最高指揮部西柏坡的周圍,又以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新中國未來的首都北平為中心;這一戰役國民黨軍隊中有40%不屬於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其統帥也不是蔣介石的嫡係將領,而是當時國民黨內部非嫡係的代表人物傅作義將軍。上述的相同之處,決定了這一場戰役的殘酷性和重要性;而上述的不同之處,又決定了這一場戰役的靈活性與多樣性,使得這一場戰役所呈現出來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場麵並不都是衝殺與血戰,而還有大量既複雜又緊張的另一條戰線的鬥爭。而這種鬥爭的結果,則是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

(本章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