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決戰之前的華北戰場(1)(1 / 3)

一、西柏坡

在解放戰爭初期,毛澤東和周恩來、任弼時所率領的中共中央機關,在1948年3月21日離開了生活13年之久的陝北高原,向東進發,東渡黃河,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於1948年的5月27日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華北解放區的西柏坡。

這時的華北解放區,已經將原來的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除了少數大城市之外基本上都為我軍所控製,在大城市中也有我黨的強大地下組織和廣大支持者。1948年5月,中共中央將原來的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根據地領導班子進行合並,成立了中共中央華北局,由劉少奇兼任第一書記,薄一波、聶榮臻分任第二和第三書記。成立了統一的華北軍區,由聶榮臻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徐向前、滕代遠、蕭克任副司令員,趙爾陸任參謀長,羅瑞卿任政治部主任。成立了華北行政委員會(後改稱華北人民政府),由董必武任主席。這時的華北野戰軍已發展到11個步兵縱隊,連同地方部隊共有46萬多人。

西柏坡位於今石家莊西北平山縣的一個小村莊,西靠太行山脈,東望華北平原。在它的後麵,是長滿樹木的山岡;在它的前麵,是不斷流淌的滹沱河。這個小村莊當時隻有50多戶人家,幽靜而隱蔽,而且是我黨的老根據地,以朱德和劉少奇為首的中央工作委員會早已住在這裏。

我軍當時華北地區最高軍事指揮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和日後的華北軍區司令部就在附近的阜平縣城南莊。當毛澤東等人來到這裏之後,中央的“五大書記”即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全都會齊於此,這裏就成了中國共產黨指揮全國革命的總指揮部。毛澤東對這個有山有水的寧靜小村莊十分滿意,他對已在這裏工作的劉少奇說:“你們選擇的這個西柏坡,是個理想的總指揮部。”對於這個總指揮部的情況,童小鵬同誌有這樣一段回憶:

為適應指揮重大戰役的需要,在靠近朱德、周恩來的院內,由行政部門建了一棟五間房的軍委作戰室,這是中央和軍委機關最大的辦公室。由於前委、工委、後委(按:前委、工委、後委指中共中央在1948年3月和4月間轉戰陝北時的一次重要分工,決定由劉少奇、朱德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太行地區,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主要是指導各根據地建設和土地改革,一般簡稱“工委”,工委後來的工作地點就在西柏坡;由葉劍英和楊尚昆率領的中央機關大多數工作人員組成中央後方委員會,暫駐晉西北,在臨縣地區統籌後方工作,一般簡稱“後委”;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則留在陝北轉戰,組成中央前方委員會,主持中央工作,指揮陝北和全國的戰爭,一般簡稱“前委”)的參謀人員十來人都集中了,作戰部就分為作戰、情報、戰史資料等科,都圍著幾張大木桌,夜以繼日地緊張工作。四周牆上掛滿了各個戰場的軍用地圖,值班參謀將每天敵我軍的位置分別用藍色和紅色的小旗子插在地圖上,朱德、周恩來、楊尚昆(葉劍英到石家莊辦軍校去了)經常到這裏向參謀們了解敵情和戰況,同他們研究作戰方案。……在周恩來親自領導下(按:這時的周恩來不僅是中央“五大書記”

之一,還是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軍委作戰部的同誌們,以嚴肅、緊張、準確、有效的工作作風完成了任務。周恩來除了每天將戰況用書麵報告毛澤東外,還經常到毛澤東的平房裏當麵報告、商談。毛澤東有時也走到周恩來的小辦公室裏商談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