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兵臨城下(1)(3 / 3)

於是,為了解除這一威脅,他就命令十一縱司令員賀晉年和政委陳仁麒將密雲端掉。

十一縱接受命令之後,立即組織部隊進攻。賀晉年安排三十一師和三十二師從不同方向攻城,三十三師監視昌平和懷柔方向的敵人。但沒有想到,進攻十分不順。原來是敵情偵察不夠準確,敵方部署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敵十三軍一五五師從石匣和古北口向後收縮,進入了密雲,城中的敵人就不止是一個團,而是四個團。加之密雲作為京畿附近的重鎮,城防工事也相當堅固。這樣,攻打密雲就由原來估計的“順手牽羊”變成了“啃硬骨頭”。所以,十一縱整整打了一天才把一個縣城攻下來。雖然消滅了6700多敵人,但是打了一個不算太小的仗,也就驚動了北平城中的傅作義。所以傅作義才急忙下令,要前往支援張家口的三十五軍星夜返回北平。

由於打了密雲,也由於我軍的大規模行動被敵所發現,所以東野的入關已無密可保。12月7日,林彪向中央軍委發出了如下電報:

由於山海關以北山地及平泉到遵化的路上人煙稀少,所過部隊太多,同時我們大量軍隊經長途行軍南下,敵每日夜均有飛機偵炸,已無秘密可言。昨已令我最後尾之三個軍(按:中央軍委在11月1日發布了統一全軍番號的通令,規定將全軍的縱隊和旅的番號一律改為軍和師,並且是全軍統一編製。根據軍委的統一編製,全軍的野戰兵團統編為四個野戰軍,即一野至四野,原來東野的第一至第十二縱隊改稱為第四野戰軍的第三十八至四十九軍。但是在這時期的電報和口頭上,從中央至地方都是新老番號並用,老的番號還要用得多一些,所以我們在本書的敘述中仍然是使用老的番號,這裏所說的三個軍指四野三十九軍、四十九軍和四十四軍,亦即東野二縱、十二縱和七縱)經興城、綏中、山海關前進。

這就是說,既然已經有多數部隊入了關,敵人又已經知道,這三個縱隊就不再有秘密行動,幹脆在公路上公開地全速前進。到12月12日,東野的大部隊已經在冀東的薊縣、玉田、豐潤地區集結完畢。

東野大軍的入關,在部隊經過之處和駐營之處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受到了熱烈歡迎。這個時候,華北地區的多數農村都已經是我黨領導下的解放區,東野總部所在的冀東更是從抗日戰爭時期以來的老解放區,各地黨委在華北局的統一安排之下,對東野大軍的後勤供應做了盡可能的支援。當東野總部到達遵化時,曾電召冀東軍區司令員潘峰、政委兼冀東地區黨委書記吳德彙報工作,接受任務。根據羅榮桓的指示,冀東軍區機關隨東野總部行動,移至薊縣孟家樓附近,以便更好地安排各種後勤支援保障工作,指揮地方部隊配合東野大軍的行動。

東野入關之後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就是毛澤東在《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中明確指出的,不是攻打任何一個城市,而是“隔而不圍,即隻作戰略包圍,隔斷諸敵聯係,而不做戰役包圍,以待部署完成之後各個殲敵”。更具體一點說,就是“以兩個縱隊位於以武清為中心的地區,即廊坊、河西務、楊村諸點,以五個縱隊插入天津、塘沽、蘆台、唐山、古冶諸點之間,隔斷諸敵之聯係,各縱均須構築兩麵阻擊陣地,務使敵人不能跑掉”。根據毛澤東的部署,入關之後的東野大軍來不及休息,很快投入了對平津地區各據點“隔而不圍”的戰鬥。

二、毛澤東再次批評林彪

對於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提出的在平津地區對敵人各重要據點實行“隔而不圍”、暫時不要攻打敵人的重要據點的戰略意圖,在開始時期並不都能夠得到各部隊的完全理解和堅決執行的,前麵提到過的東野二兵團打密雲就是一例。更為重要的是,連林彪也曾經對此有所疑慮。

東野隨林彪入關的部隊最早到達冀東的是三縱和五縱,林彪在到達薊縣孟家樓之時,三縱和五縱也到了冀東的薊縣和玉田地區。既然部隊已經入關,麵前處處都是敵人,而且還有北平、天津等大城市需要我軍去攻占,這時應當打一個漂亮仗才能使部隊興奮起來。所以,林彪想讓三縱和五縱盡快地投入戰鬥。入關後的第一仗打哪裏?經過仔細考慮之後,林彪選中了北平西北部的南口,那裏既是平綏線上的重要據點,又是長城線上的重要通道,從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口的駐軍是敵十六軍的軍部和兩個師,也還值得林彪一打。

林彪是在12月7日早晨到達孟家樓的,當天晚上他就給軍委發了電報,說是“我先頭縱隊之第五縱隊,本日已進至薊縣,第三縱隊已進至豐潤以北及玉田一線。為保證確實殲滅傅作義全部及南口之十六軍,我們意見以先到之第三、第五兩個縱隊立即經平穀與順義附近,以五六天行程插到南口附近參加作戰”。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