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古城春曉(1)(3 / 3)

(一)聯合辦事機構以7人組成之,解放軍方麵4人,華北總部方麵3人。解放軍方麵為主任,華北總部方麵為副主任。解放軍方麵參加者為:葉劍英、陶鑄、戎子和、徐冰;葉劍英為主任。華北總部方麵人員由傅先生指定之。

(二)聯合辦事機構係臨時性質,接受完畢後則一切歸軍事管製委員會管理。在接交期中,聯合辦事機構及軍事管製委員會均直接歸平津前線司令部指揮,以後由聯合辦事機構移交平津前線司令部接收轉交軍事管製委員會管理之。

(三)部隊移駐城外後,即著手整編為人民解放軍。人民解放軍製度包括以下各點:

1.建立政治組織及工作;2.實行官兵平等,廢除打罵教育;3.執行命令政策;4.服從群眾紀律。

人事方麵概由解放軍同意任命,其原則如下:

1.能力稱職願繼續服務者,留職繼續服務。

2.能力優異者,且可提升。

3.不適應者予以調整。

4.誌願深造者,予以學習機會。

5.不願意繼續服務者,保障其生命財產眷屬之安全;如願返籍者,可予以便利。

(四)前述正文、附件各項,除正文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係雙方代表根據一般需要及政策成立協議者外,其餘各項均須雙方代表分別請示平津前線司令部林司令、羅政委、聶司令及華北總部傅總司令同意修正後議定之。

執行這個協議中一個最重要而又最緊急的問題,是城內的國民黨軍隊要立即出城,出城之後駐紮在什麼地方?城防如何交接?這是一個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為此,就在簽訂協議的當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聯名給蘇靜發了一封電報,要蘇靜轉告傅作義,他的部隊原來所駐防和控製的城門,在部隊出城後仍然暫時由傅作義的部隊派兵控製,不要讓中央軍乘機所控製。各部隊出城後的駐地,應分別沿平漢、良鄉、徐水一線及其以東的固安、文安、霸縣、雄縣、三河、香河一帶。

這樣,國共雙方關於北平問題的和平談判基本完成。這以後,就是如何執行,如何讓北平這個文化古都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的問題了。

三、從北平開出了二十五個師

傅作義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消息,北平城內早就傳開了,蔣介石也很快就知道了。在雙方代表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各方麵人士的態度並不一樣,有擁護的,有反對的,有觀望的,有破壞的,情況十分複雜。和平解放,隻是說不用槍炮,並不是沒有鬥爭。在一定程度上說,其各方麵鬥爭的複雜程度,與用炮火攻城相比,是各有千秋。

1月16日晚,正當鄧寶珊與周北峰在通縣五裏橋與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進行談判的時候,知道這一進程已經無法加以改變的蔣介石突然給傅作義來了一封電報。大意是:相處多年,彼此知深。你現厄於形勢,自有主張,無可奈何。我今隻求一事,即於17日起派飛機到北平運走李文、石覺所部少校以上軍官和必要的武器,時間約需一周,望念多年之契好,予以協助,並請即複。

傅作義接到這封電報之後,感到很為難。一方麵,他認為蔣介石並未直接指責他的和平談判,要求接少數軍官走,不好拒絕,特別是這事是城內中央軍係統很多軍官所求之不得的好事,如果加以拒絕,必然會使得部分軍官鬧事,後果不堪設想;另一方麵,又考慮到蔣介石接人的飛機要來一周時間,還要運走部分武器,這不僅會遭到解放軍的強烈反對,還可能給別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機,引起部隊的騷動。所以他在與王克俊仔細研究之後,采取了這樣的辦法:一方麵,他為了不讓蔣介石的中央軍在城中因此事而造成事端,就給蔣介石回了一封電報,表示理解蔣介石的用意,同意蔣介石派飛機來北平;另一方麵,又讓王克俊給正在五裏橋的周北峰發電報,要周立即將此事轉告平津前線司令部,要求城外的解放軍見到有飛機來北平時,就炮擊設在天壇的臨時機場,讓飛機無法降落。第二天,蔣介石派來的飛機真的來了,我軍大炮也立即向天壇的臨時機場進行炮轟,由於有我方的地下黨員在現場進行觀察,用電台指示目標,修正落彈點,所以炮彈落得很準,從第二顆開始就落到了跑道上,這樣,飛機根本就無法降落,隻好飛走了。蔣介石的運輸機就這樣一直來了四五天,我軍的炮擊也就進行了四五天,結果是蔣介石的飛機連一架也沒有降下來,當然就一個人、一條槍也未運走。唯一的一點遺憾是,有一發炮彈出了一點偏差,把天壇中的著名建築祈年殿打壞了一隻角。

傅作義為了就和平解放北平的問題能盡可能掃除各方麵的障礙,在公布和談協議之時能得到更多人的擁護,他花了不少精力與各方麵的代表人士進行聯絡疏通,爭取廣大民眾的支持。除了與若幹人士進行個別的交談之外,在當時還有過兩次很有影響的活動,而且是在兩天中連續舉行的。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