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二戰”的英雄蒙哥馬利,1961年訪問中國,在河南洛陽見識了豫劇,不過演的是《穆桂英掛帥》。看完之後,蒙哥馬利說,這出戲不好,怎麼讓女人當元帥。陪同人員解釋說,這是中國的民間傳奇,群眾很愛看。蒙哥馬利回答道:愛看女人當元帥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愛看女人當元帥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據曾經以諜報工作聞名的中國外交官熊向暉回憶)。蒙哥馬利雖然活到了現代,領教過西方戰後文化的前衛與頹廢,但畢竟是個老派的軍人,而且是老派的英國軍人,無論如何也難以領會中國戲劇的“女性主義”風情,想不通女人為什麼要“掛帥”。
其實,蒙哥馬利盡管老派,卻不可能說“戰爭讓女人走開”,在他當年率領的英國軍隊裏,就存在著大量的擔任後勤、救護和通信的女兵,他隻是不能理解女人做元帥而已。但是在我們戲文故事裏所描繪的中國古代,軍隊裏是不大可能有女人的(大詩人杜甫說過,“婦人在軍中,軍氣恐不揚”,有禁忌在)。商代的商王的妃子婦好,據說帶過兵打過仗,一把用過的大斧幾十斤重,但那是三代的古事,秦漢以後這種事似乎就沒有了。木蘭從軍的傳說,是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的事情,嚴格地說,是“可汗大點兵”點出來的,跟漢人沒什麼關係。相反,倒是歐洲人曾經有過女人掛帥的事,聖女貞德的曆史,距蒙哥馬利其實也不算遠,雖然那是法國人的事,想必英國人也都知道,因為貞德打的就是英國人,而且最後是被英國人當女巫殺掉的。
然而,奇怪的是,中國軍隊裏沒女人,在中國人的戲文裏,偏多女人打仗,甚至掛帥的故事。這些故事最妙的地方是,往往是男人打不過女人,連夫妻之間都如此。以楊家將故事為例,赫赫有名的楊六郎的兒子楊宗保,打不過一個山寨的女子穆桂英,被逼著,半推半就做了上門女婿,中間經過了一些曲折,最後當然是楊家撿了便宜,大宋王朝多了個能征善戰的女元帥。不服不行,這種故事居然會往前複製,據說楊六郎的爹楊老令公楊業,跟他孫子一個命,也是打不過佘太君,才上門的,佘太君雖然在年輕的時候沒機會上前線,但老了,卻來了個“百歲掛帥”,領著十二個寡婦出征了。
無獨有偶,類似的戲曲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薛丁山(傳說中薛仁貴的兒子)和樊梨花的故事,北宋大將高懷德之子高俊保與女寨主劉金定的故事等,大體上都是一個模子,靚男俊女,男的打不過女的,被女人抓到床上,然後靠老婆打勝仗,掙功名。最可笑的是,著名的秦香蓮和陳世美離婚事件,也有好事者把它改成這樣了:秦香蓮當聞之被陳世美甩了之後,沒有哭哭啼啼去找包拯,而是一咬牙一跺腳,上山學了一身武藝,然後去投軍,建功立業,當了元帥,這回輪到陳世美來求著她了,幸虧此戲陳世美的角色是文官,沒法夫妻對打,如果打的話,陳世美連人家一個指頭都當不起,戲的結尾,跟所有類似的戲一樣,都是夫妻亂哄哄的大團圓。
最耐人尋味的是,我們上麵講的種種古代“野蠻女友”,或者女元帥的戲劇,幾乎都是晚清以後的產品,在清朝中葉之前,人們的想象力好像很是不夠,編不出這麼多男女之間床笫之外的槍棒逸事來。然而,我們知道,那個時代,是男人打仗根本不用女人的年月,除了鴉片戰爭時的清軍將領楊芳,用過女人用過的馬桶,義和團的勇士,用過金刀聖母、黃蓮聖母之類的活的“女神”之外,女人基本上跟戰爭無關。但不幸的是,那也是個中國的男人打敗仗的時代,一個敗仗跟著一個敗仗,敗得旁邊觀陣的文人們不好意思了,於是編出一個又一個女人出征外夷而且戰而勝之的故事,過過幹癮,裝裝門麵。當然,也有細心人看出來破綻——女人還纏著足,怎麼可能上陣,於是乎,大家一起來呼籲女人放足,發起“不纏足運動”。後世弄不明白,還以為那麼早中國就有了婦女解放的先驅,於是寫文章研究啊,歌頌啊,沒完沒了。
其實呢,說一千道一萬,打仗主要還是男人的事,連這個事都指望女人的話,中國的確就沒有真的男人了。
中國的事,演戲隻當它演戲就是,要緊的是,現實生活別跟演戲似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