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全部作品:
張鳴 0 萬字 2019-02-01
清末民初,東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巨大撞擊,使得中國社會傳統秩序走向崩潰,逐漸步入近代化。作者側重講述了這個特定時期中,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唐生智、劉湘、孫殿英、馮玉祥、蔣介石等幾大軍閥是如何維係其集團統治的。
張鳴 0 萬字 2019-02-01
人混到政界最高層之後,就發現不好玩了,蘇東坡發出了“高處不勝寒”的感喟。曆來,有才華自負清高、不諳官場三昧者,才會有這種半是牢騷、半是感慨的感喟。可惜有這種感喟的人畢竟少了點,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往高處爬。而奇怪的是,社會也似乎趨向於給某些人向上爬提供製度上的便利。
張鳴 11 萬字 2019-01-19
張鳴雜文集。從曆史與現實的細節著筆,觀察、分析中國政治體製與官僚製度,評論當前官場風氣與時事風氣,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繼續批判國民性。
張鳴 14 萬字 2019-06-26
聽段子,懂曆史!最受歡迎的大學教授,講教科書級別的曆史段子!從晚清到民國,有數不清的曆史段子:皇帝換成了總統,終身製換成了輪流坐莊,慈禧、光緒、李鴻章、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曹錕、段祺瑞、張作霖,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那個時代很荒誕,慈禧常借演戲羞辱光緒,落難時就連自己的仇人都殺不了;梁鼎芬明明是漢人大臣,卻硬逼著滿族大臣捐錢,隻為給光緒陵種樹;滿人中能幹的想有所作為,一個個都栽了,平庸貪賄的,
張鳴 6 萬字 2020-08-24
本書力求從晚清的社會結構和政治格局的視角,重新審視戊戌變法。側重點有三:一是當時的帝後政治二元結構;二是滿人政治;三是變法的操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又有什麼意義。作者另辟蹊徑地講述了“旗下閑人政治”、士林的政治習慣、清朝政治的“補丁傳統”等諸多因素對戊戌變法的影響,對西太後及洋務派的表現、學習西方過程中政治操作的變形、老百姓對變法的觀感等問題,也有獨到詮釋。本書力求從晚清的社會結構和政治格局的視角
張鳴 18 萬字 2020-07-04
好讀書,但是亂讀書。我雖然學曆上是個博士,但除了在研究生期間跟老師聊天,沒有正經接受過科班曆史教育,如果說還有點知識,不過自己亂看看來的。 曆史有時候前,有時則會退後,有上升,則有下降。細碎處的故事,空白處的講述,才能真正反映曆史的原貌。這本書,充斥了這樣的故事和講述。諸如“當牛記者碰到強人的時候”、“戴大頭巾狀如印度兵的中國士兵”、“懂兵法的和會仗的”、“對毒與賭的另一種期待”……都是重大曆
張鳴 18 萬字 2019-02-09
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2,372021585,一個軍人集團的裂變,一個少為人知的五四。五四不僅是思想史上的標誌事件,還是政治史中的一個巨大事件場域。學生運動隻是五四的表麵浪潮,其下洶湧的,是那個時代紛繁複雜的軍閥政治——各個軍閥和政壇派係都在搗鼓五四,而五四最終對於民國政治的走向,起著扳道工的作用。,
張鳴 4 萬字 2019-02-02
曆史的碎片,2,377389686,回望百年中國,無數個有意或無意被忽略的曆史細節,在這裏得以呈現。作者以老辣筆法,獨特另類的視角,觸及晚清民國諸多大大小小的曆史事件和人物,諸如皇宮之隱秘,女人之別樣,君臣之分別,文人之脾氣,軍閥之臉譜,武夫之性格,“男人的辮子”,“洋人的胡子”,等等,構成一幅晚清民初的群像圖。,
張鳴 0 萬字 2019-02-06
中國農村政治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為什麼非走這一步?本書正是通過回顧1903——1953年之間的農村社會曆史,試圖徹底厘清我國農村基層政權和文化結構變遷的內在線索和發展方向。理清這個脈絡,對認識百年中國,尤其是大規模推進現代化的近代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張鳴 2 萬字 2019-01-11
上篇:鄉土心路八十的——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農民意識的變遷。1840-1920年之間,中國農村社會結構出現了一係列變化,農民意識對於近代化和西洋化,呈現宏觀上冷漠抗拒、微觀上親近接受的矛盾外觀。作者選定這個特定的曆史階段,從底層民眾的觀念和作為思想主體的農民意識的變遷這個角度,重新闡釋近代史。下篇:拳民與救民——世紀之交的民眾心態解讀。作者主張將義和團運動的起源放在中國北方的鄉土社會上,考察鄉土社會
張鳴 11 萬字 5個月前
本書是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係列的第三冊,圖文並茂,解說生動,主題為洋務運動,展示清政府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教訓和鎮壓太平天國的經濟困境後,在經濟和科技上主動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並分析了為何同治中興並不能解決大量的政治和社會問題。
張鳴 15 萬字 2020-08-06
研究中國農民群體的思想意識狀況,到目前為止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有待於開拓和深入的工作。建國以來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雖然農民運動(起義)史研究一枝獨秀,但相應的思想意識史探討卻相對薄弱。
張鳴 20 萬字 5個月前
本書是張鳴創作的曆史文化隨筆。本書收錄了《皇帝是不是臣子的天》《調和陰陽的宰相》《昭明太子的幸運》《司馬門下一老仆》等隨筆共八十篇。作者以幽默的筆調點評曆史人物及事件,涉及曆代帝王妃嬪、文臣武將,包括改革變法、軍事征戰、朝堂鬥爭等方麵。作者文筆老練,敘述流暢,點評恰到好處。
張鳴 5 萬字 2019-01-21
本書是中國人民大學張鳴教授在我社出版六卷本《張鳴精品集》之後的又一本全新的曆史文化隨筆集。張鳴教授在六本精選集的梳理和沉澱之後,取得了寫作上的很大進步,更加關心現實,社會責任感更強,敘述視野更開闊,也正因此,其社會影響力持續上漲。本書精選其2007年大量新隨筆當中的數十篇精華,展示一個更開闊、更熱血、更有擔當的教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