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整條街的人而言,外婆一家吃得豐富,有肉有魚,水果和蔬菜都未斷過。經常清晨有人在外婆門前悄悄地擱一簍菜,也有擱鮮肉、香腸、臘肉什麼的。那是外婆以前的佃農,有了新鮮蔬菜水果或殺豬宰羊什麼的,不忘來孝敬東家。外婆的二女兒、三女兒也經常派人送食物來。每次看外婆做菜,我都覺得像看小人書裏的神奇人物。

她做菜時對著一竹簍菜,看來看去,然後擇菜、洗菜、切菜。每一道菜跟另一道菜的搭配講究,加什麼調料也是井井有條。她會把同一種菜,做出許多花樣。我特別愛問外婆,為什麼燒肉要用小火?為什麼特辣的肉絲起鍋時要加半勺糖?為什麼外婆你做的菜這麼好吃,看起來好像根本沒有花多少工夫?

外婆說,做得好的人,你看不出來她花了多少工夫,其實在於她的技術已爐火純青。她說了好些做菜的方法,最後她總結說,有兩點做菜的秘訣:第一點在於放鹽,有的菜你需要之前放,有的菜得在中間放,有的菜在起鍋的時候放,有的菜,在做好之後再放。放多少鹽也是一門學問,這點,要慢慢做菜,日久經驗多了,才明白;另一點是不要放味精,保持菜的香味鮮味。這是我聽到最早的高論。餐館裏放味精,不是一點點,而是逐年遞增,非常倒胃口。

在山城南岸這麼一個貧乏地區,有外婆的存在,對我這樣一個女孩子來說,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多麼大的希望,不能不說是好運氣找上了我。外婆給予我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後來我離開了家鄉,等我多年後回去時,外婆一家已搬離原址。聽人說外婆一直活了九十二歲,才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