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小鍋米線、喜洲粑粑(2 / 3)

剁好後、夾了餡的餅子要像做盤絲餅一樣盤成圓劑子,此時下手一擀,粑粑就像梅菜扣肉餅一樣,內餡在外皮上若隱若現,刷上層油,便可入爐去烤。

要說起爐子,那便是做粑粑的另一個講究之處。

白族麵點師傅大苟得了前人指導,創製了個爐底、爐蓋兩頭烤餅的法子。

將粑粑放在淺口平底鍋裏,下頭泥灶燃小火,此為子火;爐蓋也有深度,裏頭放上燒著的木炭後將蓋蓋在鍋上,火需大些,這是母火。

用如此子母火烤製,頂多半盞茶的時間粑粑便能熟透,需記得勤翻翻麵就是。

隻是爐底還好對付,爐蓋就難尋了,寧歆歆沒得這般專業的工具,便將之前梁彥昭給她打的煎餅鏊子倒過來用了,效果竟也不錯。

掐算著時間,隔著兩塊厚抹布將頂上鏊子挪開,鹹味粑粑的香味登時就混著熱氣撲了人滿臉。

烤好的粑粑顏色金黃,肉丁、蔥花若隱若現,從鍋裏取出後像切披薩一樣均分成四塊、六塊、或者八塊,盛在盤裏煞是好看。

寧歆歆捧起盤子又深深聞了一大口,覺得這粑粑可比披薩聞著香多了。

此時,小鍋米線也即將出鍋。

煮好的米線需去鍋裏煮出味道即可,烙粑粑的間隙時間便差不多夠用。

做小鍋米線的小銅鍋有些像小時候打散裝醬油醋和白酒的舀子,都是在一邊豎起根木棍拎著,區別不過是小鍋底是圓的,號也更大些罷了。

小銅鍋燒熱後先以清水為底,戳一大餅肉餡放到水裏,加一勺老醬攪開,扔一把韭菜段,戳一小勺豬油,把煮好的米線蓋入,後加入牛骨雞骨高湯將小鍋填至八分滿,加入陳醋、油辣子,點上鹽調味即可出鍋。

寧歆歆在雲南的時候也試過餌絲、卷粉和麵,但一瞬驚豔過後,再憶起來這小鍋做法,想吃的就還是米線。

這個米線到底有多誘人呢,大概就是寧歆歆為了打包一份在出租車上吃,差點誤了飛機吧。

當時還是從昆明回家,長水機場航站樓的單體建築麵積內地第一,她拖著二十六寸的行李箱跑出了風火輪附體的氣勢,覺得自己剛剛填滿的胃簡直要下垂到腳後跟。

但有幸趕上飛機之後,係好安全帶癱在座椅上大喘氣時,寧歆歆還是覺得,買的值!

寧歆歆在小廚房忙碌,梁彥昭便在窗屜外等著。熱氣將香氣撲到了窗外,他便站在香味的正中間,被包了個密實。

方才說餓了隻是托詞,現下聞著香味,卻真是餓了。

——

膳廳。

寧歆歆把一大碗小鍋米線從食案上挪到梁彥昭麵前,“這是小鍋米線,”又指著青瓷平碟,“這是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以梁彥昭的往常經驗來看,取這個名字,要不然是創始人叫喜洲,要不然便是發源地叫喜洲。

果然,寧歆歆拿了個大木勺子遞給他後,開口道:“它的發源地是一個叫喜洲的鎮子,與這個小鍋米線是同省老鄉。”

梁彥昭看她的小模樣便想笑,歆歆近來做菜總喜歡湊個同類,“歆歆今日又是按照地界兒做的飯?”

“當然咯,最近連做飯都帶了邏輯呢,”寧歆歆抬著下巴,臉上驕傲神色都要溢出,“這倆都是我們那裏雲南省的小吃。我去那旅遊的時候,還在心裏給我吃過的幾十種飯食評了個前三名出來。”

“前三名裏便有這兩樣?”梁彥昭問。

“遇明你好聰明,”寧歆歆呱唧呱唧拍手,“還有一種是包漿豆腐,今天我來不及做了,得改日。

當時我一到雲南,當地的朋友就請我去了個很貴的酒樓裏吃飯,裏麵全是雲南特色菜,高級又精致,什麼汽鍋雞、香茅草烤魚、各種菌子,還讓我搭著三七粉吃,那頓吃得確實很爽。

但是回家之後,想念的還是在街頭巷尾與人拚桌而食的小吃。”

寧歆歆夾了一小塊粑粑,接著說,“當時我把排名說給跟我一起去的朋友聽,她說我就像碟狗肉,上不得台麵。”

這話尚未落地,電光火石之間,寧歆歆突然記起她調侃自己是酸菜魚時,梁彥昭的滿臉不悅。

這人一貫聽不得她的壞話,自己說都不行,何況是別人?

自己說這話,怕不是又碰了他的黴頭?

趁著梁彥昭尚未變臉,她馬上往回找補了一句:“那我肯定不能認同啊,當場便就小吃攤與大酒樓異同與各自優勢跟她辯論起來,給她說的啞口無言,贏得是行雲流水。”

隨後,便見梁彥昭輕輕頷首,回道:“食物本無貴賤,歆歆喜歡什麼,什麼便是好的。”

呼——寧歆歆悄悄長出一口氣,這遭可算是糊弄過去了。

“快些吃吧,”她催促。

說著話便開始低頭嗦米線,低頭便有熱騰騰的白汽熏上了臉麵,先飲一口湯,隻覺湯底鮮醇濃鬱,醬香味十足。

再品,覺鹹味之中蘊藏著甜味,辣味身側並立著酸味,肉餡現煮得了比較輕薄的肉香,豬油混入,又是另一種厚重的別樣肉香。

挑起一大筷子米線,或許能夾上些煮到微軟的韭菜,入口之後,米線軟、滑、爽、彈,與發著韌勁兒的韭菜段配在一處同食,便又是更加豐富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