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六, 南潞淑惠公主生辰宴,酉正開宴。
席設兩處,一席於外宴常設宮殿——保和殿, 由建平帝、彥昭太子主持, 是為男席;一席於禦花園處苳菱小築, 由皇後、太子妃主持,是為女席。
今日壽星淑惠公主也安排在女席之處。
男席所有酒水均是又烈又醇的翰潮酩, 一般酒量的大約兩壺便能醉, 此乃建平帝著意安排:許多時候,自酒品亦可窺得人品。
幾兩黃湯下肚就開始失態發瘋的男子, 不堪良配。
可這安排就是苦了一向不喜飲酒、酒量也一般的梁彥昭,平素的內宴能不飲便不飲, 都是本國朝臣自也不會有人死死勸酒, 以茶、以水代之亦無妨。
可到了這般外宴之上便不能這般做了, 旁的不說,來訪的皇子敬酒,總要接的。
寧歆歆早早就做好了硬糖塊給他, 囑咐他若是開始飲酒, 便將糖塊藏在齒間, 多少管些用,醒酒湯也早早準備在了他手邊。
與男席那邊不一樣, 女席那邊飲酒則隻是意思意思,便上了度數極低、味道卻好的玫瑰釀。
席麵共三道,第一道是六冷盤、四小菜;第二道是八大熱菜;第三道是三點心。
寧歆歆出的那道“開水白菜”在熱菜的最後一道。
當時,所有人都看著穿著玉色衣裙的宮娥捧案而入,食案上的晶瑩玉盤放到各人身前橫桌時,盤內白菜仍是一副佛手模樣——
實在看不出什麼玄機。
若非教養在身, 怕是全場都要問上一句“這是什麼東西”、“憑什麼可以做最後的大菜”?
眾人雖未言語,麵上神色卻多少可見一絲端倪。
建平帝在上首、梁彥昭居其下右首,看著眾人精彩紛呈麵色,俱是一笑。
緊接著,各人桌前宮娥便提起了案上銀壺。
為了給底湯保溫,這夾層銀壺內裏盛了滾湯,夾心處也灌滿了燙水。
是以,從司膳監到保和殿不近的距離,底湯並未掉多少溫度。
清水一般的高湯帶著醉人鮮香和騰騰熱氣,自那“佛手”的頂端緩緩澆下,隻見原本閉合的瓜藕竟緩緩綻出了一朵蓮花。
此景著實是奇,眾人都還未曾見過。
驚訝、詫異、讚歎之色馬上便取代了之前的不解神色,堂裏漸次泛起了低聲的交談。
梁彥昭在上首坐著,便隻能聽得隻言片語,卻也知大家均是在稱讚眼前這菜。
讚歎過後,眾人紛紛持箸開始品嚐這道“芙蓉引”。
這是建平帝為開水白菜取的新名字。
畢竟是為飯食,有色有香卻還是不夠,得嚐嚐才行,取之入口——
謔,這麼鮮!菜鮮,湯更鮮!
幾個先行嚐到白菜的人都不約而同地瞪大了眼睛。
這“芙蓉引”看起來是清新淡雅,真吃到口中,又覺湯味香濃醇厚,肉香十足,卻不油不膩,不淡不薄。
被鮮湯蕩開的白菜芯色澤鮮黃,形態完美,柔美化渣,鮮嫩無匹。
這種觀之不似佳肴、品之更勝佳肴的前後對比,讓眾人對其的評判又高了許多。
更何況,前頭已經了七道大菜,食至此刻難免發膩,高湯澆白菜一入口,登時便將此前油膩一掃而光。
這般上菜順序,實在是巧妙又體貼。
吃得眾人別提多舒坦。
“陛下,”有人在座上行禮,“以鄙人拙見,這道芙蓉引乃今日最佳菜肴。不知哪位禦廚有此巧思,當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