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第16章彎腰插秧頓悟本來麵目(1 / 3)

現在,雖然沒有了那神秘老僧的監督,契此仍然能整夜坐禪不止,因為他已經從中得到了禪悅,感受到了禪定的美妙。夜裏靜坐,一點也不感到疲勞佛法,就是這樣奇妙。

朝朝暮暮,時時鍾鍾鼓鼓;歲歲年年,常常耕耕種種。

暖風幾度吹拂,又是鳥鵲鳴啼時節。小溪一夜桃花水,漲起百片鱗甲田。好雨如同種田人的知心女兒,雖然遠嫁他方,卻不勞爹娘牽掛,該回娘家的時候就悄悄來了,淅淅瀝瀝,溫潤著田野。那天下午,契此與十幾個莊戶,穿著蓑衣,戴著鬥笠,冒著霧霧蒙蒙的細雨在水田裏耙地,為插秧作準備。

“站住,你們跑不了啦!”

忽然,從天華寺方向傳來了一陣呐喊聲:

“站住,你們已經無路可逃!”

“你們快站住!不然的話,等逮住你們,馬上砍你們的腦袋!”

“……”

契此他們順著聲音傳來的方位看去,隻見三個僧人在前麵拚命逃跑,他們身後緊緊追趕著一隊官兵,情況萬分危急。

僧人吃齋念佛,如何會違反官家的律條?

那三個僧人沿著水田裏崎嶇的田埂逃跑,官兵們走不慣這種像泥鰍脊背一樣又窄又黏又滑的田埂,不時有人滑落到稻田裏,追趕的速度稍稍慢了下來。

然而,契此的心依然緊緊揪著,因為這片稻田並不太大,一旦越了過去,就是無遮無攔的海灘,那麼,這三個僧人就危險了。

那三個僧人越來越近,契此終於看清了,是影清、影空、影淨他們。也隻能是他們!天華寺五百多僧人,人人嚴持戒律,個個精進修行,唯獨他們三個偷懶耍滑,挑撥是非,屢犯戒條。有時候,契此真有些懷疑,他們三個人究竟是不是出家人。現在,也不知他們闖下了什麼禍端,招來了官兵捉拿。

契此雖然不喜歡這三人,但還是要想方設法救助他們。幹活的田邊,有一個擋風遮雨、看管莊稼的莊屋。當影清他們跑到跟前,契此使個眼色,示意他們進屋,同時,他也急急忙忙招呼莊戶們回屋裏休息。十多個莊戶行走在田埂上,形成一堵移動的高牆,再加上他們都身披寬大的蓑衣,更把遠處官兵的視線遮擋得嚴嚴實實。大家都來到莊屋之後,契此讓影清他們脫下僧衣,藏了起來,並把莊戶們脫下來的水淋淋的蓑衣給他們穿上,頭頂戴上鬥笠。三個和尚搖身一變,成了種田的莊稼漢。官兵們追來之後,在人群中沒有發現僧人,便到別的地方追趕去了。

契此的機智與大膽,終於使得影清他們化險為夷,躲過了一劫。官兵們遠去之後,影清他們三個“撲通”一聲,一起跪倒在了契此麵前,痛哭流涕,一邊責罵自己,一邊訴說著對契此的感激之情。

原來,唐朝末年,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大黑暗時期,盤踞山西一帶的李克用更是窮兵黷武,連年四下征戰。影清、影空、影淨本來都是農民,被強行征來當兵。他們害怕在血淋淋的戰場廝殺中命喪黃泉,便結伴當了逃兵。在戰場上逃跑,一旦被抓住,必定會被砍頭。所以,他們有家難回,有國難投,隻好背井離鄉,一路向南流竄奔逃。然而,各地都在征伐打仗,哪裏有一個安生的地方?兩年前,他們流浪到江南時,又被浙東觀察使衙門抓了丁。他們自然不肯賣命,再一次從戰場上脫逃,溜到了相對安靜的浙東沿海。後來,他們感到四方為家、混跡江湖,時時提心吊膽,常常擔驚受怕,不如躲藏在寺院裏安全。隻要剃了光頭,穿上袈裟,就能得到信眾的恭敬和尊重,不愁吃、不愁穿,一切自有人心甘情願地供養。於是,他們三個自己給自己剃了頭,買來袈裟,謊稱度牒丟失,在天華寺住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