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宦官,就能隔絕皇帝的耳目,挾天子而令諸侯。
一個大臣,就能替代皇帝的作用,一聲令下莫敢不從。
這就是體製的缺陷。
如今的大明,四權分立,處政權,執法權,立法權,軍權各自分開,哪怕在自己的範圍內做到頂點,也不能將自己的權力衍伸到範疇之外。
就像如今的總理大臣,他也隻有處政權,根本沒有立法的權力,也沒有執法的權力,更沒有領軍的權力。
在這樣的時候,一個總理大臣,所能做的也是有限的。
在係統內部,他的權力受到了各部主官的擠壓,在外部,受到了議會,受到了秘書處,受到了皇帝的製約。
他的權力隻能體現在民政事務上,其他事務一旦伸手就會被其他人抵製,那麼他的權力就隻能在規則允許的範圍之內才能體現出來。
其他人也是一樣。
就以黃金城的總督蘇南來說,他的手下雖然控製著六萬精兵,但是他的權力隻能在黃金城範圍之內才能體現出來。
身為黃金城的軍事總督,他不能插手金礦的生產,也不能插手金礦的運營,如果他伸手,就是觸及了不屬於同一個係統的地方官府,工部,內務府的權力,就會遭到彈劾。
而在以往,一個地方總督可以說是一手遮天,什麼事都能管,什麼事都要管,這就是體製的不完善。
任何權力都要受到製約,絕對的權力會導致絕對的腐化,更重要的是,會導致體製的平衡失衡。
朱瞻基用了四十年的時間,完善了整個大明的管理體製,這才是他最大的貢獻。
到如今這個時候,唯一還沒有受到限製的權力就隻剩下了皇權。
當然,他不會搞什麼君主立憲製來限製自己的權力,在如今這個時代,搞什麼君主立憲根本不成熟。
所謂的體製,是指國家的政治、統治形態,即國家政治體係運作的形式。
不同的政體體製是與國體相適應的,在不同的曆史條件下,在不同的階級力量對比等具體情況下,貿然改變體製,隻會造成社會動蕩。
就好比現在,朱瞻基如果真的限製皇權,那麼就缺少一個一錘定音的角色,各個部門為了爭奪這個權力,隻會鬥的不可開交。
這是好事嗎?當然不是!
不要談什麼民主,平等,那不過是西方社會為了忽悠底層民眾而給出的誘餌。
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紀的未來,真正的平等依舊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而且,在許多所謂的獨裁國家,人民的生活比“自由,民主”國家好的多。
在如今這個時代,搞平等隻會讓自己的國家亂成一團。
所以,朱瞻基還讓三教與真理教一起,搞出了一個階級論。
社會必須要有階級,這樣上下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
重要的是不能隔斷不同階級之間的通道,要讓底層的人看到希望能上來,而無能的上層也能下去。
以前的朱見深一直被困在局中,他從來沒有脫身事外,以旁觀者的角度來正確認清事實。
或者說,他從來沒有從全局真正感受到這種力量的體現。
但是,這次遠航數萬裏,在東洲,在西洲看到這些背井離鄉數萬裏的將士,他們雖然已經在數萬裏之外生根發芽,卻依舊尊崇應天府的陛下為尊,這完全體現出了體製的力量。
當然,朱見深也沒有疏忽,在體製之外,還有文化的影響力。
因為儒家文化的天地君親師的人倫大義,所有人都在維護自己的文化傳統,不容任何人破壞。
一開始抵達西洲的時候,要直接麵對勢力迅速擴張的漢王府,他還有些膽怯,但是現在,他一點也不怕了。
“殿下,陛下的新年致辭中,有幾個關鍵的部分,你需要好好揣摩一下,這些話關係到未來一年的大明變化,你可要做到心中有數。”
身為江山的繼承人,朱見深當然對一些敏感用詞並不陌生。許多在普通百姓聽來很平常的話語,其實背後隱藏著很複雜的關係和上層人物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