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楚國政局(2 / 2)

將權力分散,熊心才能利用他楚王的身份,有效地去製約、去平衡各方力量,不用處處受製於人。隻有這樣,他才能使用這些原本不屬於他的力量,達到他熊心想要達到的目的。甚至,除掉某些人,最後將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心。

這便是帝王心術,隻有大權在握,他熊心才能算是真正的楚國之王!

不得不說,宋義是個聰明人,楚王熊心的心思被他摸得一清二楚。宋義心中明白得很,沒有實權的他隻有真心地擁護楚王熊心,才能籠絡一批愛國將領,才能作為楚王的心腹站在楚國權力的頂端,在這亂世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而熊心的本意一開始便與宋義相同,萬萬不能與盟友張楚之間輕啟戰端,引來在淮北虎視眈眈的秦軍。可項氏數代楚國名門,勞苦功高,又大權在握擁立有功,熊心實在不忍也不敢忤逆項梁之意,冷了項氏之心。

“愛卿,如今之勢,實不能與張楚開戰,冷了眾諸侯之心。且操練精銳,以備不時之需,如何?”朝堂上,熊心在項梁麵前甚至有些低聲下氣。

而作為項梁,近日來一想起朝堂上楚王熊心苦口婆心否決自己的言語,項梁、項羽叔侄便如同胸口被壓了一塊千斤巨石般沉悶難當。肥城、沂水慘敗,損兵數十萬,項家軍精銳除了項羽率領的精騎外,幾乎盡喪!更令人氣憤的是被秦軍虜獲的項伯又被扶蘇好生生地放了回來,使得流言四起,項家顏麵大損!本欲征討陳勝,以此來彌補項家軍的損失與聲望,奈何楚王與宋義一幹大臣死活不允。奈何楚王熊心為了安撫並支持項氏,特撥了無數錢糧與項家軍,使其打造精銳大軍。

楚王如此委婉否決與大度支持,令得項梁明麵上實在不好逆楚王之意,隻得強行壓抑心中的憤懣,叔侄二人一頭紮在軍營中再不問政事,隻是操練精兵,期望有朝一日可一雪前恥,重振聲威。

盱眙,項家軍軍營。

校場上塵土遮天,烈馬長鳴,項家軍將士們揮汗如雨,軍營中一片熱火朝天。

步卒在龍且的帶領下,皆光赤著上身,手持精鐵重盾,凶狠地揮舞著手中利刃,習練拚殺之法。盾牌聚處,如山如嶽,任秦軍的箭矢如何銳利,怕也是穿不透這精鐵打造的沉重厚盾。再觀那些士卒手中兵器,亦是為破秦軍而專門打造的重刀,其柄長三尺,刃二尺,寒光閃爍,怕莫是有數十斤重,但在那些步卒手中卻如若無物,舞得霍霍生風,刹是有一番無堅不摧的威猛氣勢!

校場另一處,無數身披火紅戰袍,渾身重盔重甲、連馬匹也包裹在鐵甲中的騎士們在烈日下揮汗衝殺。校場上蹄聲如雷,騎士與戰馬同舞,塵土與刀槍齊飛。項羽麾下的三萬精騎,在幾乎傾盡楚國財力後,終如項羽所願,被打造成了一支無堅不摧的赳赳鐵軍。本就神力無雙的項羽,再加上這三萬鋼鐵猛獸與數萬精銳步卒,楚軍,也終於有了與秦軍正麵一戰的實力!

不過,在楚軍眾將的眼中,這點實力還完全不夠看!秦軍除開近百萬虎狼之師,可還有著數十萬項家軍這樣的百戰精銳!楚國僅憑數萬器甲精良的項家軍,不可能擋住秦軍的進攻。為了打造這支項家軍,楚王熊心已經不遺餘力,幾乎將楚國國庫耗盡,實在沒有精鐵、錢糧再打造哪怕是數百人的精銳了……

楚軍與秦軍的差距依舊是天壤之別,怎麼辦?

項梁還是認為,淮南之地必須鐵板一塊,才有與秦軍放手一搏的可能。淮水從西至東,戰線太長,楚軍根本無法首尾相顧,張楚若有失,楚國必不能久守!可楚王確實待項家軍不薄,他項梁實在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逆楚王之意行事,做那不仁不義之人,隻得徒歎奈何。

項梁沒有辦法,可項家軍中還有一位能人——張良。

而很不巧,這位能人又有個驚人的想法,那就是:擁立楚王熊心為義帝!

如此,陳勝的問題迎刃可解。

陳勝起事時,本就是打著楚國與扶蘇的旗號,扶蘇就不去說了,當日的借口已經成為了敵人。那麼,再說陳勝的另一個借口:楚國。如今楚國正統楚王熊心在此,若熊心在楚人盡皆響應下被尊為義帝,陳勝再不識時務的劃地為王不尊義帝,那麼,張楚的存在就顯得異常尷尬了,在大義上,他無法立足。

陳勝不傻,他絕不會火中取栗,自斷生機於天下。

所以,熊心若進位楚國義帝,陳勝沒有其他選擇。歸順楚國,是他唯一的出路。

張良之計,無損各派係之間的利益,又滿足了楚國的利益,可使楚國國力憑添無數,一舉數得,皆大歡喜!如此一來,守住這淮水,怕是沒有一點問題了!

此計一出,楚國君臣大喜!

(喜歡本書的兄弟姐妹請加群:23343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