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遼沈戰役:高粱紅了(1)(1 / 1)

高粱紅了

一九四八年初,毛澤東對東北戰局的最大憂慮是:國民黨軍放棄東北,全部撤回關內。

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這是國土向東北方向延伸出去的一片相對獨立的區域,與華北地區相連接的部位僅僅是一片走廊般的狹長地帶,遼東灣深深地嵌入這片狹長地帶裏,使這個被稱為"雞形國土"的頸部最窄處不足三百公裏。從戰場地理上看,東北地區雖然幅員遼闊,但如果其頸部一旦被占據,整個東北地區就等於關上了大門。那個時候,無論東北、華北乃至全國的戰局將發生什麼變化,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這扇大門的開合,取決於誰能掌控這扇大門的開合--東北戰場的這種軍事態勢,在戰爭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決戰前夕,顯得格外令人矚目。

美國對中國東北地區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視,因為這一地區與蘇聯接壤。從長遠軍事利益看,中國的東北是美國在遠東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美國希望東北能夠成為遏製蘇聯的前哨堡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時候,美國政府極力慫恿和支持國民黨軍搶占東北,並出動大批飛機和軍艦將國民黨軍運送到這一地區,目的就是把剛剛進入東北的兵力薄弱的共產黨軍隊殲滅或者趕走。

但是,隨著戰爭進程的演變,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已處於越來越不利的地位。特別是一九四八年初,林彪指揮不斷壯大的東北野戰軍取得冬季攻勢勝利之後,美國對中國東北地區的軍事較量所持有的立場發生陡轉。他們建議蔣介石放棄東北,將那裏的國民黨軍主力撤入關內。美國人的理由是:首先,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有被徹底殲滅的危險。美國駐華使館在給國務院的報告中說:"在滿洲,少數幾個主要城市仍然在被包圍之中,而由山東經海路運到葫蘆島的那支強大的和裝備極佳的援軍,又一直無法打通該港與沈陽地區的陸上交通。在滿洲的政府軍隊的補給和增援全靠空運,他們的部隊和軍需品因防禦作戰而日益枯竭,其地位如果不是到了生死關頭的話,也是很嚴重的"。因此,"舍建議以撤退來解救目前陷入在該處的政府軍隊外,就別無他途可尋"。其次,美國已經無法承擔國民黨軍在東北地區存在和作戰的巨大成本。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團長巴大維在寫給國防部的報告中說:"我深信繼續據守被孤立的滿洲城市是徒勞無益的,這些城市的軍需民食完全依靠空運,而中國民用及軍用航空運輸能力的總和,猶遠不足以滿足需要的浩大噸位。空運的補充、保養和燃料的花費--在一個缺乏現金信用的國家中--足以導致經濟上的災難。另一方麵,空運對於供應上,僅能做無效的幫助。"

美國力主國民黨軍從東北地區全麵撤退,這一建議在戰略上是具有相當合理性的。但是,對於共產黨人來講,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果當時蔣介石采納了美國人的建議,解放戰爭的進程將呈現出另一種樣式。因為,盡管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受到嚴重打擊,但是,國民黨軍在東北、華北、中原、華東和西北的五大軍事集團中,仍以中原和東北兩個軍事集團的兵力最多、裝備最好。如果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主力全部撤入關內,勢必大大加強國民黨軍在華北和中原地區的作戰力量,而且這種加強意味著巨大作戰集團的戰略移動,使華北和中原戰場上陡然增加巨大兵力,這將給長江以北戰場上的共產黨軍隊帶來不可預知的軍事壓力。

毛澤東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