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柳,具有一定耐鹽能力,適合土壤溫度較低、含水率偏高的下坡位置的鹽堿地或蘇打鹽漬化土壤;樹幹端直,材質堅韌致密,富彈性,紋理通直,刨麵光滑,膠接、油漆性能較好,是經濟價值很高的珍貴樹種;水曲柳渾身是寶,樹皮是傳統治療結核、外傷的原料,還可製為驅蟲劑;水曲柳乙醇提取物有鎮痛、抗炎作用;水曲柳中的香豆素成分具有免疫、抗菌、抗氧化、保肝、利尿、抗過敏、使皮膚再生等功能!”
介紹到這裏,白鈺道,“隻要展老板肯砸錢,有耐心,水曲柳林成長後能賣大價錢,也能自己投建產業鏈,比如木材加工廠、家具廠、藥廠等等,那是後一步的事了。”
一頁頁資料看過去,莊驥東連連點頭,道:
“專家到底是專家,給出的意見就是專業,很好,我這就通知展老板批量購買水曲柳樹苗!”
“不要著急,最好建議展老板組建個專業栽培公司,聘請技術人員對作壟、施肥、覆土、鎮壓、栽培等各個環節進行把關。山區海拔高春天來得晚,遲個十天半個月沒關係,但必須提前打牢基礎,——”
白鈺抽出一張彩頁道,“人工栽植水曲柳比較容易出現大範圍病蟲害,比如立枯病、糖槭蚧,一死就是一大片,特別幼苗階段養護的工作量非常大,並不亞於畜牧業和果林業。”
“這些你……你都研究過?”莊驥東吃驚地問。
“本來準備勸搞中草藥材收購的楊老板站穩腳跟後做長線,種植與醫藥原料有關的樹木,但後來縣裏推廣中草藥材收購的倉儲化模式,他資金鏈暫時跟不上。正好展老板這邊有投資意向,就全盤轉讓我潛心研究幾個月的心得吧,反正都為了苠原經濟發展,誰來做都一樣。”
麵對這個可惡的情敵,瞬間莊驥東居然有點感動,道:“多謝白鄉長費心,馬上叫展老板專門來表示感謝。”
白鈺哈哈大笑,道:“不必不必,請他多花時間在幼苗栽培方麵就行了。另外還有一點,農科院專家特意叮囑的,水曲柳林裏麵要混種濱柃,這一點切記!”
“濱柃又是什麼樹種,也有經濟價值嗎,還是藥用價值?”莊驥東不解地問。
“沒有經濟價值,它的作用就是與水曲柳組成混交林,複合結構的森林生態係統對提高整個林分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環境惡化等有很大意義和作用——濱柃的特點是耐幹旱、耐鹽堿、抗風性強,而且如山裏人所說根係比較‘扒地’。”
“哦哦哦……”
莊驥東聽得頭都疼,這才知道栽樹並不是如自己所想把樹苗插到土裏就完事,原來包含這麼多學問。
再想白鈺是標準的文科生,居然有耐心把這些瑣碎知識啃下來可想而知要花多少功夫,心底泛起陣陣惕意,捧著彩頁匆匆離開。
山原鄉葉德宇派人送來了統計清單,彙總後發現位於苠原和山原“兩不管”地帶達到40多戶,即便按最經濟的方案避開其中部分,納入搬遷補償範圍的仍有20戶左右。
“20戶!”
白鈺倒吸口涼氣。須知現在7G網絡時代什麼都瞞不過老百姓,隻要修路的風聲放出去,公路沿線住戶死也不會搬,直到軟磨硬泡到自認為合理的補償費用為止。
往往越是在“兩不管”地帶的農戶越不好對付,因為長期沒有村組幹部管束養成目無法紀的習慣,且他們深知所處區域的特殊性,哪頭地方正府稍軟就纏住哪頭,兩頭都硬索性耍賴皮,反正愛鬧的孩子有糖吃,到最後正府為了息事寧人多少總會給點甜頭。
從戶籍來看,有15戶左右屬於苠原,這一點也好理解。苠原山多、更靠近生態保護區,紅線範圍內規矩太大老百姓幾乎被捆住手腳,自然要趨向兩鄉交界處的平原地帶。
原先山原的葉德宇考慮尊重曆史、維持現狀,采取兩個鄉各負責一半也就是“硬承包”方式;白鈺則提出原則上按戶籍明確責任,非本地戶口的逐個甄別視情況而定。
現在看來要反過來,為節省苠原財政負擔提議“硬承包”。“兩不管”地帶土地管理鬆懈,農戶家占地麵積都很大,平均每戶補償5萬,15戶就得75萬,這還隻是“兩不管”地帶,公路沿線搬遷戶加起來要多少?
眼下財政緊張,恨不得一分錢掰兩半用,怎舍得在搬遷補償方麵多花錢?
可葉德宇也不是呆子,在縣裏開會遇到時嘻嘻哈哈、喝酒也喝得熱鬧,但涉及山原根本利益不會讓步,無它,每人心裏都有一本賬。
白鈺想做出成績,葉德宇要加個“更”字,兩年鍛煉期快到了,能否提拔正科職就看今年。
思慮再三,白鈺決定去趟山原,與葉德宇當麵敲定搬遷補償的所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