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2)(3 / 3)

2.懷疑期

因為被戀人吸引和迷醉,所以想在對方麵前表現自我,並以微妙的眼神和動作來示意,以期引起對方注意。這個階段因為太在乎對方,類似“他(她)對我有意嗎”這樣的可能性疑慮從不間斷,一方稍有任何可疑舉動,都會引起另一方的不安與煩惱。這其實是過敏性思維所致,往往是自尋煩惱。

3.非我期

當明確知道對方也在愛著自己的時候,就進入了非我期。相見時很激動,情感體驗強烈,常舉止失控、聲音發顫、神色緊張,沒有以前那種“鎮靜自若”的形象,不像平時的自己,故稱“非我”。這一階段時間雖短,但很重要,從中可判斷出愛的深度與強烈性。

4.美化期

這時,戀者在心裏總是把自己和對方融為一體,你我不分了。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常從對方角度考慮,一舉一動首先會想到:“我這樣做她(他)會喜歡嗎?”戀人之間的審美效應會因感情而升華,雙方會不同程度地把對方理想化,也會依照對方的價值尺度來改造自己、塑造自己。

在青春期,少男少女們情竇初開,常常會選擇生活中或者影視中的某些異性作為自己仰慕、暗戀的對象。所以,這時候的戀愛往往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他們一旦確立了心中追求的偶像,就容易想入非非,一相情願地愛戀對方,而全然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初戀中的人很容易把愛全部傾注於對方身上,而不管此人的優缺點到底是什麼,甚至缺點也成為魅力所在。這是初戀中所特有的心理現象,也是很正常的。

大多數人在懵懂的初戀時期,都會衝動、盲目地向意中人直抒胸臆,並且會死纏爛打,受挫之後則很容易一蹶不振。

初戀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美好的回憶,但同時又帶著苦澀的遺憾。這是因為大多數初戀都很難步入婚姻的殿堂,而往往以失敗告終。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第一次戀愛時,年齡通常比較小(16~23歲),一方麵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獨立性、與人溝通的能力、自我控製力、判斷力以及自我反省意識還有欠缺,情感世界豐富而多變;另一方麵,社會角色多為學生,經濟上還不獨立,家庭對個體具有持續影響,未來的安排還不明確,尚未完全具備守護愛情的能力。在個體主觀和客觀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初戀會麵對來自各方麵的挑戰,經曆過初戀失敗的人時常會感歎這樣的痛苦難以避免。

雖然初戀可能會有很多遺憾和痛苦,但現在幸福生活著的人們恐怕多數都經曆過失敗的初戀。初戀的失敗有時候也並非壞事,它可以使人成熟起來。初戀失敗者不應沉溺於失戀而痛不欲生,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化解內心的痛苦,並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在麵對後來的愛情時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單身是一場“冷暴力”遊戲

單身有時並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接受現實。

戀愛下午茶。

美劇《欲望都市》中描述了30+的大齡單身女性的生活。劇中“凱莉”們穿著12寸高的莫羅·伯拉尼克,出現在時尚派對和知名畫廊,好像除了乳腺癌,什麼都不能將她們打敗。

隻是,即便瀟灑如凱莉,也在等待她的Mr.Big。

有氧“戀”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