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善良(2 / 3)

為什麼大家那麼匆忙,總是沒有耐心在“人”字麵前多停留一會兒?大家繞開它,穿過它,無視它,隻想快速進入那一排排對立的陣仗。這些陣仗,都是對“人”這個整體概念的分割。

“人”被分割了,人的善良天性也就無處棲身。於是,世界變得獰厲起來。

因此,大家還應該回到孟子的那個井口。

其實,我們都有過孟子井口的體驗。

一些平日看起來渾渾噩噩的人,突然遇到他人的危急,也會本能地伸手。

對此,我在二〇〇八年五月的汶川大地震期間感受頗深。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成都市上千名出租汽車司機在沒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況下,立即開車到都江堰重災區義務搶救,“出租車”全都成了“救護車”。據成都的市民說,這些司機,平日被稱為“的哥”、“的姐”,有時也“繞道收費”,印象並不太好,怎麼頃刻之間全都變成了救災勇士?顯然,他們心底的一個暗窖被打開了。暗窖裏藏著的,正是他們連自己也不知道的善良天性。所以,那些天,這些“出租車”被“天”租用了,被“天性”租用了。

在救災的壯舉中,還有一些真正的英雄,平日居然是“不良少年”、“問題青年”。

他們心底的暗窖,也被打開了。

其實此刻的他們,是始元狀態的“人”。

照例,每個人都有可能回歸珍貴的始元狀態,但在平日,他們心底的暗窖都被封閉了。一封閉,就會對自己的天性茫然不知,對別人的心靈猜忌多多。

是什麼東西把善良天性封閉住了?孟子已經提供了井口的答案。他肯定那個伸手救小孩的人完全處於“無緣無故”的本能狀態,所以才是真正的人;相反,那些被各種“緣故”、“理由”、“邏輯”支撐著的感情和動作,卻背離了人的天性,不值得看重。不管在哪裏救人,施救者都不應注意被救者的身份、血緣、親情。一旦注意,就降低了救援的等級。在中國現代鼓吹“階級鬥爭”的年代,做任何好事都要查詢對方的“階級出身”,那就是對善良天性的撕裂,根本說不上真正的好事了。

隻要停止撕裂,我們就能發現,所謂善良天性,就是潛藏在心底的“無緣無故的愛”。

我很喜歡“大愛”的說法,這個“大”,就是無邊無際、無緣無故、無窮無盡。

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有大愛的無限動力,千萬不要用重重疊疊的井蓋、繩索、圍欄,把這種與生俱來的無限動力堵死了。

在這點上,我們必須以人類的名義拯救自己,以天性的名義釋放自己。

大家不妨靜下心來細細回想一下,我們從小到大,曾經對多少不同的生命形態傾瀉過欣喜、憐惜和同情?這就是我們善良天性的證據。何不一一撿拾起來,細細拚合,重建自己對善良的自信?

對善良的自信,也是對生命品質的自信,對人生價值的自信。

即便在兒時,你曾經舍不得花蕊枯萎,花瓣脫落;你曾經舍不得蝴蝶離去,蜜蜂失蹤;你曾經舍不得小貓跌跤,老牛蹣跚;你曾經舍不得楓葉滿地,晚霞退去。

即便在兒時,你喜歡看阿姨們花衣繽紛,你喜歡看叔叔們光膀挑擔;你不忍聽小孩子因餓而哭,你不忍聽老人家因病而泣。

這一切,誰也沒有教過你,你所依憑的,隻是瞬間直覺。這些可貴的瞬間直覺,便是善良天性的無意泄漏。

待到長大之後,你在重重社會規範的指引下學會了無數套路,天籟漸失,童真漸遠,心腸漸硬。有時,甚至還會鐵石心腸,幹下一些事情。時間一長,你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貯備著足夠的善良天性。深夜捫心,覺得還有貯備,卻已經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奉獻出來。

終於,你嫻熟了處世規則、製勝計謀、生存韜略、公關秘訣。這每一項都讓你殫精竭慮、心智充塞,卻很難再有善良天性的地位。

因此,王陽明先生提出了“致良知”。良知是藏匿深處的善良天性,王陽明先生確信它的存在,要求把它采掘出來。這個“致”,就是推開種種堆在上麵的規則、計謀、韜略、秘訣,一下子找到暗窖之門,打開,捧出,展現在光天化日之下。然後,雲蒸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