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背景之下,我願意將劉雯們的崛起看作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表征,也更願意將劉雯們看作西方時裝品牌對中國市場與消費者們的示好與廣告性影響。這不是什麼“陰謀論”,時裝本來就是追著金錢而運行的,它的主要目標是市場而不是審美,更不是“從原本對中國充滿想象到逐漸與中國審美同步”,首先作為商品然後才作為藝術,時裝感興趣的是市場這個大蛋糕,然後才是審美。
回看曆史,pierre cardin的中國合夥人宋懷桂女士在1983年成立了北京第一支模特隊,那些模特們有賣蔬菜的、織地毯的、打毛衣的、賣水果的、賣油條的,還有紡織女工,來訓練要麼是請事假,要麼是病假,幾乎沒人敢跟家人和單位說出自己做模特。這支模特隊是要為pierre cardin在中國走秀而準備……此後,pierre cardin在中國成為西方頂級名牌時尚的象征。
有此前例,我認為“劉雯時代”意味著西方時裝在做中國這個蛋糕與切這個蛋糕的時代的來臨,然後,才是“與中國審美同步”。
你不可能先鋒到死
當一個曾經最著名的時尚品牌靠出售品牌來做噱頭引人關注時,給粉絲們會是什麼樣的感受?不是美人遲暮,也不是英雄末路,活生生就是一個韓寒演成了郭敬明,是郭敬明演成了鳳姐。這裏說的就是Pierre Cardin,媒體曰:Pierre Cardin先生正準備將其同名的時裝品牌出售,並開出了10億歐元的價碼。這位現年88歲的設計師希望他的服裝品牌能夠在自己百年之後繼續發揚光大,而眼下正是十年以來市場收購行情最好的時候,如果能趁此機會完成出售大計當然最好。
前先年就爆出Pierre Cardin要將品牌賣給中國人的消息,最後將中國大陸的服裝鞋帽等部分項目作價3700萬歐元賣給了中國商人。這些年來,我關注到Pierre Cardin就因為這些市場新聞,而非它的設計。
Pierre Cardin上世紀中後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品牌,於八十年代的普通中國人而言,它就是奢侈品、頂級服裝的同義詞,連小混混們都會嚷嚷“屁兒·砍他”。Pierre Cardin先生1922年生於威尼斯近郊貧家,14歲輟學去一家小裁縫店裏當學徒,17歲他騎一輛破自行車前往巴黎,1947年到Dior公司做事,1950年在裏什龐斯街買下了“帕斯科”縫紉工廠並租了一個鋪麵,獨立開辦自己的公司……他先後三次獲得了法國時裝業界最高榮譽大獎“金頂針獎”。但最光榮的是Pierre Cardin曾在六十年代不斷引領潮流,是法國時裝當之無愧的的先鋒派:他使用了當時最時髦最現代的化纖麵料,成為“太空時代”的女裝設計師代表,他也曾推動了於“無性別”時裝的熱潮。而七十年代Pierre Cardin成為第一個訪問中國的外國時裝品牌,八十年代初成為第一個在中國辦秀的時裝品牌。
但是,但是事情到此為此,接下來就比較麻煩了,Pierre Cardin的產品從男裝、女裝擴展到了童裝、飾物、汽車飛機造型到經營酒店,有如一隻八爪章魚,擁有上千種不同的專利產品,每天有數千家工廠企業生產Pierre Cardin的各種亂七八糟的產品。Pierre Cardin不無得意地說過:“用‘Pierre Cardin’作牌子的一切都屬於我。我可以睡Cardin床,坐Cardin軟椅,在我設計的餐廳裏進餐,用我的燈照明。去劇院看戲到展覽會參觀,都可以不出我的帝國。”其實他是吹牛,許多產品隻是授權而已,與他的設計無關。這些無所不包的授權讓Pierre Cardin急劇變成一個巨大的垃圾堆,品牌價值一落千丈。Pierre Cardin想在所有生活領域都成為先鋒與成功者,但這種事情估計連上帝先生也做不到,更不要說他一凡人,所以,這個品牌隻好什麼也不是地強撐著,今天時尚達人們誰會買這個品牌?除了土包子才會買。如果要買回那些授權協議重塑品牌,那金額足以讓品牌破產一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