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攝影之所以會成時尚行業中的一環,有一些重要原因,比如時裝的自卑感。時裝並不屬於藝術而屬於工藝與商業,所以需要與藝術搭上邊界,藝術受人尊重,可以進入殿堂,時裝隻能在店麵裏賣賣,如何提高身份?用攝影藝術來拉工藝一把,用作為藝術的影像來代表實物,讓攝影藝術家與品牌發生關係——某種接觸巫術的思維與效果,這是提升時裝地位最好的方式了。所以每家大牌都要花巨資拍時裝大片。有效果嗎?當然有,當年Tom Ford主理快破產的Gucci的時候,請來攝影師Mario Testino來拍廣告,果然一炮打響,將Cucci從一個快破產的垃圾品牌的邊緣拉回來。
後現代屬於影相消費的時代,時裝攝影的存在,正好將有形的實物變為無形的影象,將粗鄙的事物精細化為影象,人們接受作為藝術品的影像,進而移情於接受實物本身,看看許多人衝進店裏說買廣告款就明白了。就算不能購買實物的人們,也從影像上得到某種心理的彌補,時尚廣告在此充當了某種補償機製與將品牌宗教化的手段,品牌既宗教,而宗教的普及要靠影像的傳播。時尚分析家馬克·唐蓋特將時尚攝影稱之為“品牌翻譯”,而倫敦攝影家Vincent Peters說:“時尚攝影就是要把品牌轉變成一種觀念。通常,時尚公司有他們的產品和品牌,卻不能很好地將兩者融合在一起,而攝影師的工作就是要成功進行轉變,將品牌融入人人熟悉的影像作品中。”
時尚攝影尤其是時裝攝影已成為品牌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也就每季看到精彩或不精彩的時尚廣告大片,但你要知道,雖然眼睛看到,但其中的含義卻並非一目了然……等著吧,在下一篇專欄裏,我再為分析時尚攝影中的堂奧。
通往美麗而非深刻之路
近來超模KATE MOSS在談及英國的時尚前衛青年們說:“當你走進一家俱樂部你會分不清男孩女孩。男孩們看起來像女孩,女孩們又打扮成男孩模樣。歐洲其他國家還沒有這樣的情況,法國男孩不會穿得像女孩。”KATE MOSS實在是太OUT了,在中國早幾年就已經流行一群男女莫辨的青年偶像,以至於網絡上大行人妖組合。
女孩們男性化的例子比比皆是,反過來,除了韓火火,真讓一純爺們穿成妖女模樣在中國還不多見,中國人對男孩的攻擊也僅限於長相和氣質上,而且這種攻擊表明了普世價值裏對於男人女性化的不認同。提倡女孩子男性化著裝,並消除女孩子身體差別的當代時裝設計大師當屬Yves Saint Laurent,他所設計的時裝係列極力消除一種平淡的美麗而呈現出一種震憾人心的效果,也可以說他是想達到某種深刻—一種直達人性的深刻。美麗是膚淺易變的,而深刻永恒,時尚隻屬於美麗,而深刻屬於奢侈。這也正是為什麼像Yves Saint Laurent和CHANEL這樣的時裝設計師致力於簡化外在的綴飾和單純的美麗而抵達一種簡潔的永恒。
如果從簡潔這一點來說,男性的身體似乎就足夠簡潔,相比女性的S形曲線妖嬈多姿來講,男性的身體線條因為簡潔而充滿硬朗的力量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女人身體的繁複如同頭腦一樣體現了一種美麗而不是深刻,真正的深刻屬於男性而女性則更多是綴飾和從屬。所有的男裝奢侈品品牌都極力彰顯男性的成熟穩重,神秘與深刻。DUNHILL和Giorgio Armani絕不可能將自己的時裝設計成隨時要參加蒙麵派對,薩維爾街的時裝店也不可能在自己的店裏擺上光怪陸離的麵料吸引眼球,真正的時裝奢侈品牌一直隱居幕後隱忍不發,在關鍵時刻重磅出場。這些時裝品牌時刻不忘展現的是自己的優雅及藝術感,在這方麵,奢侈品具有和男性生殖器一般頑固的對根源的追溯——喋喋不休的對曆史的強化以及對傳統藝術的偏好。似乎傳統藝術更能體現男裝的穩定與統一感,這些男裝品牌總是偏愛於鋼琴,油畫,雕塑這些具有久遠年代傳承的藝術。DUNHILL近日HOME WORK三周年慶時,為了討好中國人,更請了昆曲王子張軍來表演“尋夢”,這真是一場在中國美妙的尋夢之旅!
是什麼原因導致男性著裝的女性化呢?細究起來在中國古代男人的著裝遠比女人複雜,魏晉時代的名士們如果不化妝不塗口紅是堅決不能出門的。在一些部落裏,男人同樣著長裙戴羽飾,相反女人的著裝卻相當樸素。一個有趣的自然界的現象是,所有的雄性都有著比雌性更漂亮的體形和外表,相信大家見過開屏的都是公孔雀。人類學家研究的結果是這些裝飾和美麗毫無用處,唯一的目的隻是吸引雌性——他們想表明自己有更多的資本可以積累一些無用的東西,例如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