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 Lennox的第一部音樂錄影帶《甜蜜的夢》於1983年推出,她在錄影帶中一頭橘紅色短發,身穿男式西裝。女扮男裝的歌手!嘩!前所未有,這位1980年代的Lady Gaga隻穿黑色和白色,最愛男式西裝,唯一區別於男性的是紅色胸衣而非領帶。那時音樂錄影帶開始流行,可以在電視上24小時播放,這讓Lennox身上的男式西服通過《甜蜜的夢》帶動了中性著裝風潮,女孩們紛紛模仿Annie Lennox。
從此以後,女裝的中性化一直成為T台上與生活中的重點所在,究其原因並不僅僅是審美問題,最重要的根本原因是女性地位的上升。女性在各種重要工作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政府部門、跨國公司、金融行業中女性增多,女性在經濟上也越來越獨立,不依賴於男性,女性就可以過得很好;加上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在打理著裝上時間越來越不夠用,於是,中性便是這種獨立與快節奏的必然結果。中性服裝帶有兩種性質:女性的獨立、對性別的挑戰。所以《服裝設計視覺詞典》中這樣定義中性:“在同一個風格中混合了男性與女性兩種特征,也可能沒有特別的性別說明。該外觀包括正裝裁剪、軍裝夾克、馬夾和超大號的男式襯衫,並通過粗花呢和天鵝絨這類麵料的使用對該風格進行了加強。進行中性革命設計的設計師包括Giorgio Armani、Pierre Cardin、以及He Imut Lang。中性並非性感,而是挑戰服裝的性別概念。”
時尚用品從來都不隻是衣服這種蔽體的工具,它更是一種文化承載體,並且是最快速地反映社會大變化與男女勢力消長的晴雨表,無論是政治大變化還是文化大變化,都會很快在時裝中表現出來。女裝中性化的持續與加強,正是女性社會地位不斷上升的象征,讓她們從被消費與被觀看換成了消費者與觀看者。
唯一的問題是,女裝的中性化並非是走到一種消除性別差異的客觀立場,而是納入了男裝的元素,以男性化的方式來對抗男權,這本身就是一種悖論,它無法達到消除男權的目的。Annie Lennox形象今天在街頭已很尋常——短發、男襯衫、男西裝、黑白色調,它已是女同性戀文化形象,所以有人說Lennox開創了女同性戀的經典形象。但Annie Lennox並非拉拉,她早就脫下男裝,成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甚至對當年的作裝有些後悔。
最近塑化劑成熱門關鍵詞,某些塑化劑的分子結構類似荷爾蒙,被稱為“環境荷爾蒙”,長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係統異常、傳送假性化學訊號,並影響本身體內荷爾蒙含量,PVC保鮮膜,兒童玩具、香水、指甲油等都含塑化劑,難道全球性的中性風潮與塑化劑的影有關?可是從科學跳到時尚,這跨度也太大了點,且留時間給既精通時尚又精通化學的達人們去研究吧。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以後分解。
西拉的韻味
最近與“西拉”(Syrah)頗有緣分,喝了西拉釀造的三款酒。我們習慣了赤霞珠、霞多麗、黑皮諾等,對“西拉”並不是很在意,其實西拉是一個古老的釀酒葡萄品種,也是法國的經典品種,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西拉種植於法國,但也有一種說法是“西拉”源自中東的敘利亞;而“西拉”也是澳大利亞的代表性釀酒葡萄品種,在英語裏稱其“Shiraz”,1998年加州大學戴維司分校與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蒙布利埃分院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西拉原產於法國,DNA分析表明它是mondeuse blanc 和dureza的雜交後代。
其實對一個喜歡喝葡萄酒的人而言,是什麼葡萄品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激發出了該種葡萄的特性。凡物都有物性,將之激發出來達到最佳狀態,這才是奢侈品或時尚的“物質基礎”。
喝的第一款西拉是DIWAT 1128設拉子紅葡萄酒,2010年的幹紅,產於南澳大利亞,東啟有這款酒,事實上我正是在東啟的春季品酒會上喝到的這款酒,此前先隨意喝了一款意大利皮埃蒙特產區的的阿斯奇低醇白白葡萄酒著為前序,在品酒師包包小姐的引導下,第二款便品了DIWAT,這款酒的葡萄品種正是西拉,新世界的酒,即開即喝,色澤為讓人愉快的石榴紅,較為通透,綜合了胡椒和漿果、車厘子、雪鬆橡木等的芳香,可謂果香四溢也,贏得了在場人的好評。此酒喝起來也很飽滿,平衡度也較好,當然談不上什麼層次,唯享受單寧中豐厚明顯的黑胡椒、黑莓香氣也就熾OK了,但我隻喝了一杯,拒絕了第二杯。西拉的果實性狀為果粒小,著生緊密,百粒重194克,圓形,蘭黑色。果皮色素豐富,具有獨特香氣。含糖量206克/升,含酸量9.3克/升,出汁率73%。因為產於南部澳洲,陽光豐富,酒精度也就略高,在品過高達14度的DIWAT之後,我們轉向來自北羅訥河穀的皮爾蓋雅莊園的2006年份的希拉,當時在座的大半人不喜歡這款酒,中國人在暢飲的傳統中,更熱愛較為單一的新世紀的明亮的酒,而不是舊世界的層次豐富的酒。但我喜歡這款酒,它有氣息中有橡木味,有果漿味,有泥土的氣息,酒體有些昏暗,喝起來像穿過陽光不曾透照的熱帶雨林,領略一切朽木與新生交織、泥土與雨意相混之後,走入了暮晚的夕照中,唯一遺憾的是,後味太短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