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既生懿,何生亮?(2 / 3)

這個事情也給了孫權、魯肅一個深刻的教訓,麵對曹操這樣的強敵,他們江東方麵若是不想坐以待斃,就隻能是與荊州劉氏方麵聯盟,齊心合力共同對敵才是。以鄰為壑、移禍於鄰的那一套伎倆再不能濫用,唇亡齒寒、同舟共濟才是最佳的對策。所以,在漢津口一見到劉備、諸葛亮,魯肅便力勸他們與江東孫氏聯手結盟、共敵曹操。按照雙方的約定,他和諸葛亮在身入險境、乘危而進地打探到曹軍後方的虛實之後,便要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柴桑城與江東之主孫權訂立抗曹盟約。

這時,在這陌生的荊襄之境突然聽到有人喚起了他的名字,倒讓魯肅暗暗吃了一驚。但他先前曾在許都朝貢出使期間見過司馬懿,因此一下就認出了他。其實在那時司馬懿隻是曹操府署中一個小有名氣的年輕掾吏而已,魯肅並沒把他怎麼放在心上。這一次來到青雲山莊之前,諸葛亮向他提起將要在這裏會晤一個從許都來的神秘內線,弄得他一路上一直都在七猜八想的。結果,卻沒料到原來和他倆接頭的這位神秘人士竟是司馬懿。

他的心思是相當活泛的,一下就聯想起了司馬懿的父親是曹操世交舊誼司馬防、大哥是曹操相府主簿司馬朗、師尊是尚書令荀彧等這些特殊背景,暗暗就意識到這裏邊還是有些“門門道道”可以鑽探一下的。於是,他臉上也堆滿了笑意,還禮答道:“啊呀!原來是司馬君啊!多日不見,司馬君更是顯得英姿挺拔、風神俊逸了!失敬、失敬!肅在此有禮了。”

“原來魯君與司馬君都是曾經相識相交的故人啊!這樣一來,倒省了亮的介紹工夫了。”諸葛亮瞧了他倆一眼,臉上笑意漸漸轉濃,開口提議道,“既是如此,咱們今夜不妨放開襟抱,以宿友交遊之道相處,效仿往聖先賢的超塵高蹈之舉,放舟於江湖之上,徜徉於水天之際,暢談於風月之中,二位兄台意下如何?”

司馬懿一想,在那木舟艙中密談交語,實乃上不接天、下不挨地,中不見人的保密妙法,確是安全得很。他便與魯肅相視而笑,都頷首表示讚同。當下,司馬芝與牛恒便知趣地留在岸上,道:“我們在這裏把風。”

劉諾、牛金各自換上了船夫的裝束,分別站在船頭船尾兩處,“吱嘎吱嘎地搖響了水櫓,隻見這一葉輕舟便似一朵雲絮般在盈盈靜流的輕托之下,徐徐破開漫湖的銀輝,晃晃悠悠地劃向了那月色的最濃處。

待司馬懿在艙中坐定,諸葛亮在他對麵榻席上腰身一直,臉色一肅,開門見山地道:“司馬君,對您懷忠漢室的磊磊義舉,亮素有耳聞。想當年,曹操三次派出特使攜重金厚禮到河內郡征辟您入府任掾,而您一直都能守節不從、潔身自立。這等清峻之風、鬆柏之操,實在令亮欽佩不已!”

他說到這裏,話鋒一轉,倏又麵現沉痛之色:“而今,漢室正值逆賊猖狂、義士顛沛之際,亮在此熱切希望司馬君能夠鼎力相助,保得我大漢祚運最後一線生機!”

司馬懿一聽,慌忙變了臉色,迅速起身離了坐席,稽首驚答:“懿如何當得起諸葛君此言之望?懿位卑才弱,實不堪任——還請諸葛君收回此語。”

諸葛亮深深地注視了他一眼,緩緩伏下身來,在席位上以頭觸地,每一個字都講得鏗鏘有力:“大漢匡複之業重若泰山,豈容忠臣義士以雍容禮讓之虛儀而論之乎?看來,此乃亮之誠意不能令司馬君惻然有所感觸,亮願斷指瀝血以明誌!”

說罷,他右手一伸,便要去摸腰間的刀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