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兄,請恕懿在此直言,無論此番孔明兄到柴桑城與孫討虜的交涉結果如何,懿都有些話恭請您轉告孫討虜——決不要相信曹操給出的任何拉攏、收買他的待遇和條件,這些都是他曹某人手心裏捏著的絆馬索!更不要以為他會像對待遼東公孫氏那樣對待孫討虜!請孫討虜易其心而慮之。遼東偏遠苦寒之地,曹操或許暫時不以為意;江東魚米富庶之鄉,誰人不會垂涎三尺?況且以曹操之梟雄心性,自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懿還可以告訴你一個消息,舉州投降曹操的劉琮將要被調往青州擔任空銜刺史了,他的下場足可視為孫討虜意欲屈膝於人的前車之鑒……”
聽著司馬懿的再三強調,魯肅不禁聳然動色,肅然而答:“很好。司馬君的這些話,肅一定會原原本本、一字不差地帶回給我家主公。”
“罷了,還是亮來開口說破了罷!”諸葛亮覺得有些問題應該先和魯肅這個孫權最信任的心腹謀士達成共識,便單刀直入地問道,“孫討虜心底最大的隱憂莫非是曹賊人多勢眾,我們與之對敵會力有不逮?”
魯肅輕歎一聲,默默點了點頭。
“子敬兄,你是應該清楚的,這幾日我倆一路自襄陽、編縣、當陽等郡縣沿途觀察而來,其實已經發現,曹軍因兵不血刃就拿下荊襄江北三郡而生出了驕盈虛妄之心,以為大勝唾手可得,軍風軍紀都變得鬆懈起來。曹操還算是比較明智的,但他縱有安民撫士之明令連連下發,可他手下的曹純、夏侯淵等不少將士仍是驕氣十足,四處打砸燒搶、恣意妄為。駐守當陽、編縣的徐晃為了盡快清剿劉皇叔的那些散兵遊勇,竟命令手下將士凡見各鄉農民雙手虎口處生有老繭者一律非捕即殺,弄得那些樵夫、獵戶個個如驚弓之鳥,可以說荊襄腹地處處都是醞釀著民變嘩亂的幹柴堆!你也看到了,亮已隨處布下了暗線,隻要時機一到,就四處點火,必令他們焦頭爛額、團團亂轉。如此,便可牽製他們留守殿後的大部分兵力。
“反觀江陵一帶,而今曹操在那裏屯駐了十餘萬北方人馬,算上劉表留下的四萬水師,總共有十五六萬之眾。但他能投入作戰的兵力,絕對不會超過十萬——他會用五六萬人馬留守江陵的。劉皇叔在夏口城有近兩萬精兵,孫討虜在江東應該有四五萬勁卒,這樣兩軍相合共有六七萬之眾。以六七萬之眾與十萬之敵相抗,至少會有五成勝算的。局勢既是如此,孫討虜又何必太過憂懼?”
魯肅聽得暗暗苦笑。諸葛亮這筆賬倒也算得差強人意,隻是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勝負難料,以我魯肅的用兵之才欲以六萬之眾而抗十萬之敵,況且敵方首腦又是一代巨梟曹操,結局實在是懸得很。不過,大概以周公瑾的良將之能,或許還可以與曹操迎麵一搏吧?對了,這等兵戎之事,隻有到了柴桑城與公瑾共商方略才能萬無一失。在這裏,魯某和孔明也隻是先議一議它,心頭好有個底罷了……
諸葛亮見魯肅並無異言,知道他還是有幾分認同自己的看法,這才略略放下了心。他心念一轉,又將目光投向了司馬懿:“仲達,你身在曹營樞要之地,應該比咱們更了解曹軍的實情。你可有什麼消息可以告訴我們的嗎?”
司馬懿也灼灼然正視著他,非常認真地說道:“孔明兄,你剛才算得十分精細,懿也是十分佩服。但是有一個不盡不實之處,懿必須給您和子敬兄點明。曹操此次攻取江夏的方略是‘兵分兩路,從漢水、長江齊頭並進,南北夾擊夏口城’!所以,以懿之見,劉皇叔的那兩萬精兵必被牽製在與漢水南下的曹軍偏師的對敵之中,你們用來抗擊江陵曹軍主力的隻有四萬人馬左右!也就是說,你們必須正視以四萬之眾迎戰十萬之敵的現實局麵!”
“以四萬之眾迎戰十萬之敵?”這一下,連魯肅也被驚得直吐舌頭,暗暗搖頭嗟歎不已。
“很好。多謝仲達兄的切實提醒。亮記得了。”諸葛亮的神情卻是泰然自若,徐徐搖著鵝毛扇,向魯肅不慌不忙地說道,“以四萬之眾迎戰十萬之敵,這又何足為懼?子敬兄,你們江東方麵若是缺乏大將之才不敢擔此大任,屆時亮便親向你家孫討虜借此四萬之兵而一戰破曹!須知兵訣有雲:兩軍對壘,兵多不足恃,善將方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