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錦囊妙計(1 / 2)

曹魏黃初三年六月十六日,在劉備於夷陵慘敗的十五日後,曹丕在洛陽南郊設壇封拜曹真為征南將軍、夏侯尚為鎮南將軍、曹休為平南將軍,以尚書令陳群為軍師,親率三十萬大軍,禦駕移往宛城,欲趁陸遜追襲劉備而深入巫峽之際狙擊江東孫氏諸軍。

在臨行之前,他頒下了兩道詔書,其中一道是特意寫給留守在洛陽的司馬懿的:“朕今當南征,深以後事為念,故而一委於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朕無後顧之憂者,盡在卿矣!”他這道詔書寫得情理交融、匠心獨運,司馬懿縱是懷有再大的不滿,自然也是隻得恭然受之。

另一道詔書卻是頒給後宮的:“皇後甄氏,言行乖戾,屢觸禮法,不堪母儀天下,掌領六院,特此廢位賜死。”當時,禦史大夫鍾繇、司空王朗、侍中辛毗、議郎桓範,以及中書省、尚書台等官員紛紛上表勸諫,亦是無濟於事。隨著皇後甄宓的被賜自盡,郭貴嬪在後宮中的地位從此異峰突起,愈加凸顯。而且,她最後還儼然以三宮六院未來之主的身份大搖大擺地陪著曹丕出宮南征同行而去。

這日傍晚,餘暉如金,洛陽城郊的老君廟院壩裏荒草萋萋,在晚風中瑟瑟而抖。

司馬懿讓手下的死士們守住了廟中四角,獨自一人邁步登上了老君廟後院“三清閣”的第六層閣樓。遠遠望見一個風姿綽約的美婦背對著他,正自倚窗遠眺。她的長發沒有如同往常一樣盤在頭上結成靈芝髻,而是僅用素帶一挽,瀑布般披肩而下。身著白裙,無一裝飾,腰間素錦輕束,流淌著碎碎的細弱光澤,盈盈然不堪一握。腰側潔白的綢帶在略帶涼氣的風中輕輕飄舞,更顯得體態輕盈之極,仿佛便要乘風飛去。撫在窗欄上的素手明淨如玉,晶瑩剔透。

用著眼角的餘光,她分明看到:司馬懿遠遠地在樓梯閣門處站定,目光有些癡癡地凝視了自己片刻,唇角驀然抽動了幾下,終於還是微微地俯下身去,囁囁地輕呼道:“貴嬪娘娘,司馬懿這……這廂有禮了……”

聽著這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聲音,方瑩的心口宛若被剜了一下似的劇痛了一陣兒:這個司馬懿,終身都忘不了禮法的拘束,終究是不敢邁出那艱難的一步來!

她苦苦一笑,緩緩仰起頭來,望向沉入燦爛金海般的晚霞叢中的那一輪圓日,長長地歎出一口氣來,慢慢吟道: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賦,棄捐菅與蒯。出亦複苦愁,入亦複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獨致樂,延年壽千秋。

司馬懿靜靜地聽著。他已經知道這首《塘上行》之詩乃是甄皇後在生前遭到曹丕疏遠之時所作,其中的哀婉淒切之情曾經令他聽了潸然淚下,感慨不已!

這時,方瑩已然吟罷,臉頰兩邊的清淚猶如斷線珍珠一般滾滾滴落下來。司馬懿看在眼裏,心頭更是隱隱刺痛,卻聽她愴然而道:“說什麼‘但使情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永不棄’……想當年陛下於鄴城初見甄姐之時,愛慕之情何等之濃;而如今陛下手詔賜死甄姐之際,刻薄之意又何等之深!瑩見了,亦是心寒如冰凜然自危啊!”

他聽了這話,眸中淚光頓時隱隱閃爍,卻是低頭暗暗沉吟不已,幾乎將雙唇都咬得滴出血來。

“師兄,您要切加小心啊!陛下對待夫妻結發之情尚且如此涼薄,於君臣之交、骨肉之義更是全無章法不足為恃……當年他在尋求師兄您幫他登上嗣位的艱危關頭,裝得比周文王還要禮賢下士!沒想到他一旦登基掌權之後,就換了另外一副麵孔!不過,現在細細想來也沒什麼奇怪的,他本就是為貪權奪利而生,自然也就習慣了為保權護位而不擇手段、機關算盡……曹彰將軍其實早就遵從先皇之命歸順於他了,他還是不放心,直到將他這個耿直豪爽的二弟親手毒死才罷手;三公子曹植若不是有卞太後為他苦苦求情,隻怕也難逃陛下的毒手!師兄,您與他相處,須要多加小心啊!”

待得方瑩的話講完之後,司馬懿才慢慢開口了,他的聲音在晚風中顯得十分堅硬:“師妹不必過慮——懿自有方法讓曹丕退避三舍,不敢加害的!哼!想當年曹操對懿是何等的忌憚?!他尚且奈何不得懿,又何況區區一個曹丕乎?”

方瑩聽了他這番自信滿滿的話,方才漸漸平靜下來。她倚著窗欄靜立了片刻,款款言道:“司馬師兄……瑩今日秘密約會於您,是有要事相商。瑩親受甄姐臨終囑托,要求瑩代她照護她的兒子平原王曹叡、女兒東鄉公主曹妍……如今郭貴嬪那賤人在宮中極力挑唆陛下廢長立幼,企圖令平原王不得入繼大統,另立徐貴人所生的六歲幼子元城王曹禮為儲君,為她日後‘垂簾攝政’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