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愛情,是一種輪回(6)(3 / 3)

我想,這種聖化並不一定就意味著那塊聖地更重要,實際上,那塊聖地的存在,或許隻是我們將“愛是絕望的”投射出去的結果,而現實生活,恰恰是“可是我想愛”的這一部分的投射。

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愛與被愛是相當不容易的,而在心中辟出一塊聖地並將已經逝去的一段愛放在那裏聖化,是相當容易的。前者能實現的是少數,而後者每個人都有。

種種人或事物都可以存放在心中的那塊聖地,譬如娜烏西卡、劉德華、邁克爾·傑克遜、初戀等等。也有一些讀者朋友將我放在這塊聖地。

被放在這塊聖地,看似一種榮耀,但其實與我無關,而且我懼怕在現實生活中與將我放在這塊聖地的人相處,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我,而是一個他們投射出來的虛幻之物。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將生命寄托在政治、宗教、哲學、學術和事業等種種事物之上,好像這些都可以被安放在心中那塊聖地。

但這塊聖地是必須被打開的,也唯有此,我們才可能與愛人相愛。

7

每一次緣分都是一個功課

假若我們執著地認為,幸福就在於找對一個人,那麼可能我們終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戀愛時,我們都想找到“正確先生”或“正確小姐”。

然而,假若我們執著地認為,幸福就在於找對一個人,那麼可能我們終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答案。

相反,假若我們能明白,幸福在於內心的和諧,而外部世界都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展現,那麼我們可能會發現,原來答案就在自己身邊,就是那個和我們一直廝守著的伴侶。

一天,在我的課上,一位男學員興奮地走過來,說他有一個很重要的發現。

什麼發現呢?我問他。

他回答說,他和女友(也是我的學員)剛剛做完了我布置的作業——用10個形容詞描繪自己的個性,並找到這10個形容詞的反義詞,也就是自己個性的對立麵。結果他發現,他就是女友個性的對立麵,而女友就是他的個性的對立麵。

這真是一個很好的發現,我問他對這個發現還有更進一步的感悟嗎。

他說有。當發現自己和女友的個性互為對立麵的那一瞬間,他終於明白,他們相愛的基點,也恰恰是他們衝突的基點,也就是說,他們相愛的原因,和他們相衝突的原因,是一回事。

具體說來就是,他想找一個和自己不一樣的伴侶,這是他生命的渴望,而他果真如願。一開始,他非常珍愛女友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但時間一長,他開始厭煩女友和自己不一致的地方,並希望女友改變,結果起了衝突。

同樣的,女友也有類似的心理轉變,於是這衝突愈來愈激烈。

講完這些後,他覺得有些納悶:為什麼他和女友因為不同而相愛呢?

他並非是在問我問題,而是在深思,但我還是禁不住回答說:“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渴望圓滿。”

為何身邊好多討厭的“衰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自我體係。在這套體係中,我們會認為,某些品質是好的,也即“好我”,某些品質是壞的,也即“壞我”。我們會執著於“好我”,並排斥“壞我”,不想讓它表現在自己身上。

例如,節儉的人認為,節儉是好的,奢侈是不好的;善解人意的人認為,為別人考慮是好的,隻考慮自己的願望是不好的;開朗的人認為,樂觀是好的,憂傷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