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配偶訴苦時,我們也容易出主意,因為我們容易認為,配偶遇到了問題,需要我們幫助。但實際上,配偶是想交流感受。這種思維上的錯位也會惹出很多不愉快。
心理學家徐浩淵博士在《我們都有心理傷痕》一書中舉到了這樣一個例子。
妻:累死我了,一下午談了三批客戶。最後那個女的,挑三揀四,不懂裝懂,煩死人了。
夫:別理她,跟那種人生氣,不值得。(提建議)
妻:那哪兒行啊!顧客是上帝,是我的衣食父母!(覺得丈夫不理解她,煩躁)
夫:那就換個活兒唄!(接著提建議)
妻:你說得倒容易,現在找份工作多難啊!甭管怎麼樣,每個月我還能拿回家一萬多塊。都像你的活兒,是輕鬆,可是每個月那幾千塊錢夠誰花呀?眼看濤濤就要上大學了,每年的學費就萬把塊吧?!(覺得委屈,丈夫不理解,還說風涼話,開始抱怨)
夫:嘿,你這個人怎麼不識好歹?人家想幫幫你,怎麼衝我來了?(也動氣了)
妻:幫我?你要是有本事,像隔壁小萍的丈夫那樣,每月掙個四五萬,就真的幫我了。
夫:看著別人好,和他過去!不就是那幾個臭錢嘛,有什麼了不起?!
這是一次糟糕的溝通,妻子隻是想倒倒苦水,但丈夫把“苦水”當成問題,急著出主意“解決問題”去了。如果他放棄這種意識,而是隻傾聽,那就是另外一種情形。
妻:累死我了,一下午談了三批客戶,最後那個女的,挑三揀四,不懂裝懂,煩死人了。
夫:大熱天的,再遇上個不懂事的顧客是夠嗆。快坐下來喝口水吧(把她平日愛喝的冰鎮酸梅湯遞過去)。(對感受表示理解)
妻:唉,掙這麼幾個錢不容易,為了濤濤今年上大學,我還得咬牙幹下去。(感到了丈夫的理解和關切,繼續倒苦水)
夫:是啊,你真是不容易,這些年,家裏主要靠你掙錢撐著。我這個掙公家飯的人,最多能整個寬敞的房子回來。(表示接受)
妻:話不能這麼說,濤濤的功課、人品,沒有你下力,哪兒能有今天的模樣?唉,我們都不容易。(感受到了接受,也回報接受)廚房裏燒什麼哪,這麼香?
夫:紅燒獅子頭。(得意地笑)濤濤,別學啦,吃飯!你媽回來了。
前一種例子是“錯位的交流”,妻子想交流感受,想宣泄煩惱,丈夫卻想“解決問題”,結果誤解產生。第二個例子是“絲絲入扣的交流”,妻子倒出的鬱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接受,她也回報以對丈夫的接受,在單位攢下的煩惱在短短幾分鍾的對話中就消除了。
部分推理:“你的事實不是我的事實”
王珂結婚剛一年就吵著要離婚,理由是丈夫劉亮“不忠”。
兩個月前,王珂的閨中密友說,她看到劉亮在大街上和一個年輕女子摟摟抱抱,看起來“非常親密”。此後,王珂的幾個女性朋友說,她們都看到劉亮有這種事情。
王珂坐不住了,她開始查劉亮的電話、短信、QQ聊天記錄。一個月後,她向丈夫攤牌了:
某天某時某刻,你收到了什麼樣的曖昧短信;
某天某時某刻,你和一個女人在大街上勾肩搭背;
……
“你在查我?!”劉亮勃然大怒,“你這個女人太恐怖了。如果你認為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們離婚得了。”
“離就離,你這個沒良心的。”王珂哭了。但小兩口實際上誰都不想離婚,他們最後決定來找心理醫生。
在了解了基本情況後,黃家良問王珂:“你想過沒有,什麼是事實?”接著,他給她列舉了幾種“事實”:
第一,她的朋友A說,看到劉亮摟著一個女人在大街上;
第二,她的朋友B說,自己也看到劉亮摟著一個女人在大街上;
第三,王珂自己查到了一些曖昧短信……
但是,黃家良問王珂,這些都是圍繞著一個女人的嗎?
聽到這個問話,王珂愣在那裏。劉亮則解釋說,不是一個女人。他說,他正在上一個培訓班,班上的氣氛很好,到了最後,“性別似乎消失了”,同性也罷,異性也罷,經常以擁抱的方式相互鼓勵,在大街上走起來也很親密。
他說:“她們見到的不是事實,她們隻是看到‘我和一個女人很親密’。但是,每次的女人都不一樣,這才是事實……別人看到什麼,那是別人的事情,但在我看來,好朋友之間沒有性別。”
“我多次要你和我一起去參加這個培訓,”劉亮對王珂說,“如果我和她們有什麼,我可能向你提這個要求嗎?”“老公,對不起。”王珂知道自己錯了。
很多人看到了同樣的事情,這難道不是事實嗎?這是王珂的推理。但是,她最缺乏的是丈夫那邊的信息,這就導致她的推理是基於部分事實之上的,誤解因此而發生。要防止這種情況,王珂應在自己產生情緒的一開始就與丈夫進行溝通,了解他的感受和他的事實。
事實推理:他常做什麼=他愛做什麼
黃家良說,我們看別人的事情,經常隻是看到了表象,而不是事實。要想知道事實,就必須去了解對方的感受,這是最重要的事實。
譬如,一對剛結婚三個月的小兩口,結婚前丈夫常陪妻子買內衣甚至衛生巾,對妻子喜歡的內褲的品牌、尺寸、號碼也了如指掌。妻子經常就這一點在自己的女伴麵前誇耀,說找到了一個又愛她又細膩的丈夫。